王彬 于劍瑞
【摘要】本文針對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對策
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盡如人意。一些高校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情感因素、就業壓力等原因不惜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他們的這些行為不僅給自己的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而且在高校和社會上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
1.當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1.1由于不適應新環境而出現的心理問題 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適應大學生活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為對于這群長期依賴父母生活的孩子來說,步入大學就意味著他們要真正獨立起來,自己承擔責任了。然而面對突然出現的新集體、新的生活方式,一些學生一時間不知所措,表現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些同學甚至出現孤獨、壓抑、沮喪等消極心理狀態。
1.2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 學習是大學生心理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途徑,但也常常給大學生造成很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如果不及時得以緩解,會影響青年學生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現在考試焦慮、成績波動過大、學習缺乏動力、專業不滿意、學習負擔過重等。另外,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存在著對學習無興趣、無期待、無動力、無目標,對所學專業冷淡等現象。
1.3求職擇業方面的心理問題 由于當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日益增大,很多大學生對未來畢業就業前景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學習一些不太熱門的專業和部分文科專業,將來就業競爭更是激烈,這樣勢必加重大學生的思想負擔。每位大學生在畢業時都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職業,甚至部分學生對自己將來工作的期望值很高,這樣在大四找工作時面對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求職過程中的種種挫敗感,有部分畢業生就會感到迷茫和困惑,最終導致一些心理疾病,甚至是走極端。
2.影響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
2.1個體因素的影響 個體心理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年輕大學生正處在情緒和情感最復雜、最動蕩的時期,其心理發展不平衡,情緒不穩定,不可避免會出現難以適應環境,人際關系障礙,學習上的困惑和擇業的難題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2.2學校因素的影響 大學是大學生學習生活、鍛煉自我、培養自我、展示自我的良好平臺。但在我國,受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學校一向重視分數,而忽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從而導致大學生只注重獲得高分和獎學金,而對其它的社團活動漠不關心,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沒有得到提升,進而出現高分低能現象。
2.3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因素對于影響大學生心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對處于社會變革中的大學生來說,如隨著高校擴招這一制度的施行,這對于他們來說無疑是增大了就業壓力,從而在心理上造成焦慮、恐慌的不安情緒。其次,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膨脹,許多大學生因為心智不成熟缺少經驗,從而導致了他們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些紛繁復雜的信息,造成了理論和現實的嚴重沖突,這種現象在他們心理留下陰影,有些同學還會因此而仇視社會。
3.解決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3.1培養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都說進入大學就等于邁入了半個社會,在兼顧學習的過程中,大學生還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整,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游刃有余。所以,每個合格的大學生都應具備積極處事的態度,樂觀開朗的心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進行自我調節,或尋找他人的幫助,總之,要積極尋找排解不良情緒的對策,以便讓自己快速走出陰霾,重新找回自己。
3.2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提高心理素質少不了心理學知識的輔助。大學生應通過學習系統的心理學知識,以便了解自己心理變化的特點與規律,進而學會心理保健的方法,學會合理調控自己的情緒。這就要求高校要結合大學生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可以開設相關的專題課程和講座。在新生入校時講授心理適應教育相關講座;在校學習期間的心理發展教育;實習期間的心理教育;大學畢業前的職業人生規劃和擇業心理調適等相關方面的教育。并可通過新媒體如校園廣播、電視臺、校報和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廣泛宣傳。讓廣大學生能從多種渠道了解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并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
3.3努力建設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它不僅為廣大學子提供學習的場所,還應為莘莘學子提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良好的校園文化,能激發學生的潛力,更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和諧關系。高校應該著重建設校園文化,在抓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應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定期舉辦一些智力競賽、體育競賽、文藝活動、演講比賽等。這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還對培養他們的心理素質有所幫助。
4.結論與建議
總之,對于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產生原因進行深入的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過程,它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及避免當代大學生可能產生的心理問題。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當今時代比以往任何時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相信,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營造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在良好的校風學風的和諧氛圍中,一定可以培養出不僅專業知識過硬的人才,而且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寧,黃麗芝.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J].天津經理學院學報,2012,(4).
作者簡介
王彬(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
課題: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健全人格創新培養研究”項目編號:(GH150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