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政 張建強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探索一直都是常談常新的話題,將“翻轉課堂”與“專題研討”相結合,探索“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的教學模式,并運用于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通過建構“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 的教學模型,并將這一模型運用于具體教學實踐中,進行實際課堂教學設計,實現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創新。
關鍵詞 “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 高校政治理論 教學模式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3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Special Seminar" in the Teaching of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zheng, ZHANG Jianqiang
(Manzhouli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Manzhouli, Inner Mongolia 021400)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as always been a platitude is often a new topic, combin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seminar", explore "flipped classroom +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 and appli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process is effectiv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construction "flip + Classroom monographic study" teaching model, and 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teaching idea.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 seminar method"; colleg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mode; application
0 引言
高校政治理論課是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因此,高校政治理論課歷來都是備受關注的課堂。但是,長期以來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一直以來都是常談常新的話題。特別是05方案實施以來,更是加速了對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探索。
翻轉課堂作為對傳統教學模式顛覆的新型教學模式,是一種秉承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體現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形式。這一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理念的翻轉,將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教授為主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教學的形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由之前的“講授主體”轉變為“引導者”,學生則由之前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研究主體”。實現了對傳統課堂的顛覆。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包括課前準備、課堂討論和課后總結反思。這種顛倒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原來的消費式課堂變成了生產式課堂和創造式課堂”①這對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
專題研討式教學是基于專題設計基礎上的研究與討論式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以教材內容為依托、以專題設計為基礎、以學習討論小組為單位、圍繞專題主題展開的討論探究式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挖掘學生發現問題和探討問題能力,“是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提高為一體的創新教學模式。”②
“翻轉課堂”和專題研討式教學雖然在教學具體環節上各有側重,但是都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應當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其有效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專題研討式教學法可以說是一種適應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特征的創新方法,將專題研討式教學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將專題研討教學置于翻轉課堂基礎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1 “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的教學模式設計
翻轉課堂的教學環節包括課前準備活動、課上互動學習活動和課后考核評價活動。將專題研討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將專題分解為若干有針對性的問題制作成短視頻,可以更為直觀地讓學生領悟課程內容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便于更深入地展開討論和學習。結合這一思路,可以用圖1所示展示該教學模式。
環節一——課前準備活動。無論是專題研討還是翻轉課堂,課前活動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首先,教師必須做好準備。要對學生的知識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對學生基本認知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適合學生特點的專題視頻設計。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完成各自的任務。教師應當結合課程特點、課程內容及學生認知和經驗設置能夠吸引學生眼球和興趣的專題,并將大專題根據不同知識點分割成小專題并錄制視頻,準備資源。而學生則需要觀看視頻,根據視頻內容及所涉及的知識點查閱資料,進行思考和自主學習并對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形成認知,以實現知識的第一次內化。通過這一環節的進行,為隨后的課堂討論和第二層次的知識內化做積淀。
環節二——個性化課堂活動。這一環節是學生主動性和教師指導性協調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首先,對學生在課前準備中所形成的問題進行匯總。并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討論,同時教師要對各小組進行個性化指導,引導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避免走入誤區。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交流互動及教師的個性化指導實現知識的再次內化,這種生動的、參與式的課堂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提升。與傳統課堂不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指導者的位置,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這一角色的互換,更多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更貼合現代教育理念。
環節三——課后總結反思階段。在傳統教學環節中,一般采用課后作業和測試的形式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效果進行評價。“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教學模式則注重通過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來實現評價。此外,對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交流互動的積極性及對所提出問題的解決程度等完成評價。另外,教學反思也是一個重要環節,課后反思既包括學生反思和教師反思,學生通過反思對所遇到的問題和討論交流的成果進行凝練,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師通過反思對課程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課程設計等環節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找出不足,從而對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實現自身的提升,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設計。
2 “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在高校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
高校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提高其實效性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將“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教學法應用于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構建和諧社會內容為例,進行教學模式設計。
2.1 明確教學目標
通過該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明確了解和諧社會的含義、特征,了解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及成因,進而引導學生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對策。
2.2 教學過程設計
(1)課前準備活動。課前準備活動包括教學和學生兩部分。教師活動主要包括設計專題和視頻錄制。首先,教師要依據專題內容錄制視頻。內容主要包括和諧的含義,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教育公平、食品安全、鄰里和諧及其原因等,將這些內容分割成小專題,并按照專題內容錄制小視頻。其次,要求學生觀看視頻,了解和諧社會的含義及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思考: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的原因有哪些,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有哪些以及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個性化課堂活動。在課前準備活動的基礎上,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加深對和諧社會及其構建的對策的深層認識和理解,這一環節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性作用,要運用恰當的方法,適時地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探尋解決問題的措施,避免學生走入學習誤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3)課后總結反思。這一環節也包括兩個內容:學生反思和教師反思。一方面,學生在課堂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對專題內容形成深刻認識的基礎上,課后要進行深刻的總結,以此加深認識,是知識進一步內化,充分發揮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塑造性,使其真正形成有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理性認知。另一方面,教師要對課堂教學環節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總結,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進行優化,實現資源及過程的優化設計。
3 小結
將“翻轉課堂+專題研討法”運用于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是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一次創新。這一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以教師為本”的教學理念,樹立起“以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學理念上的創新。同時,這一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將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性發揮相結合,提升了學生學習、挖掘知識的主動性,也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在參與中內化知識、 認識,對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有重要意義,也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學目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真正發揮。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專題研討式教學法應用于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研究》(NJ SZ1509)
注釋
① 桑新民,李署華,謝陽斌.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課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2(2):18.
② 熊曉燕,刁靜洋.專題研究式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新思路[J].高教論壇,201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