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雨
摘要:在高校大力普及藝術教育的今天,管樂隊的組建將會使整個藝術教育進程得到本質的推進,獲得多方面的積極價值和意義。鑒于此,本文從組建高校管樂隊的必要性談起,就具體的組建和管理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等院校 管樂隊 組建和管理 研究分析
一、高校組建管樂隊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高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這所學校的氣質和風貌。管樂隊主要是由西洋管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其音域寬廣,音色輝煌明亮,有著極為恢弘的氣勢。在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如運動會、大型晚會、慶典活動中,如果有了管樂隊的加盟,那么將會起到良好的輔助和烘托作用,顯示出學校良好的整體精神面貌。
(二)有利于學生審美素養的豐富
在實施美育的過程中,藝術教育無疑是一種最有效的形式。其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將真善美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其效果是單純的說教所不能比的。在管樂隊的組建和活動中,學生們能夠接觸到大量經典優秀的音樂作品,并通過親身實踐體驗這些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審美視野的擴展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最終使自己的審美素養得到豐富。
(三)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之所以在高校大力推進藝術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以藝術教育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管樂隊的組建,相當于給學生搭建了一個新的藝術活動平臺,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的多項素質得到有效的鍛煉。比如合作精神和能力的訓練。管樂合奏是一門合作的藝術,每個人的發揮都會對最終的演奏效果起到重要的影響,在訓練和演出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深刻體會到什么是合作,怎樣去合作,形成一個意志和情感統一的集體。這種合作意識和能力,正是當代社會對人才的一個普遍要求,對于學生的就業和發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此外還有臨場應變能力、活動組織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
二、高校管樂隊的組件和管理途徑
(一)成員的選拔
成員的選拔是組建管樂隊的基礎,并對后續活動的開展質量有著決定性影響。因學校類型和實際情況不同,在成員選拔上也應當做到靈活處理。總體來說,應該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學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采用宣傳、推薦、自薦等多種方法,對成員進行目測、視唱、節奏、旋律等方面的初步測試,從中挑選出門牙平齊、手指靈活,音樂感覺良好的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一些活動的舉辦,重點考察擬錄用成員是否具有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感等。符合這兩方面條件的,方能加入到管樂隊來。對于有音樂院系的學校來說,則應該充分發揮出專業人才的帶頭作用,讓一些管樂專業的學生成為整個樂隊的骨干,積極做好傳幫帶的作用。一旦樂隊成立的之后,在日常訓練和演出的同時,還應該專門組織一直后備隊伍,并定期開展訓練,如果有成員因畢業離開樂隊后,則可以從后備隊伍中及時的進行補充,使之始終處于一個穩定的發展狀態中。
(二)樂隊的構成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高校管樂隊可以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為木管組、銅管組和打擊樂器。其中木管組包含長笛、短笛、單簧管、薩克斯等;銅管組包含大號、小號、長號、圓號等;打擊樂器則包含大镲、三角鐵、大小軍鼓等。明確了這種構成之后,則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樂器的分配。一般來說,因為圓號的音量較小,且樂器本身的價格較高,所以可以采用次中音號來代替。而薩克斯的音量較大,演奏相對較為容易,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所以可以適當增加薩克斯的數量,并按照高音、中音和次中音三種調性進行編排,使之更好的與其他樂器進行配合。木管組應該以降B單簧管為主,銅管組應該以小號、次中音號和上低音號為主。以上構成僅是一種大致的編排,需要指導教師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靈活的處理。
(三)樂隊的編制
管樂隊的編制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可以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制定。對于絕大多數的非專業院校來說,組建大型樂團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應該定位于中小型樂隊,一般不超過60人。但是無論人數多少,都應該追求各聲部的音響統一,不能出現某一個聲部強,某一個聲部弱的情況,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首先是主旋律清晰。旋律是音樂的靈魂,無論是樂隊的編制大小,都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對旋律樂器進行突出,以獲得清晰的旋律效果。其次是聲部平衡。樂器的數量、音量等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應該努力平衡效果,不能因為某一個部分的強弱而影響到整體效果。再次是因地制宜。管樂隊具體的演出場所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根據場地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如果是室外演出,則可以適當增加銅管組的數量,以加大音量。而如果是室內演奏,則可以增加木管組的數量,獲得更加醇美的音色效果。
(四)樂隊的訓練
良好演出效果的獲得,自然是以扎實、有效的日常訓練為基礎的,所以應該十分重視樂隊的訓練。具體來說,可以分為個人訓練、合奏訓練和指揮訓練三個方面。首先是個人訓練。演奏者要對自己的樂器有全面的了解,包含樂器的性質、音域、音色、調性、作用、保養等,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如吐音、連音、顫音、長音、琶音、音階等,并能夠以多種姿勢進行演奏,以適應不同場合的演奏需要。同時在個人訓練中,也應該適當融入一些呼吸訓練,由專業教師予以講授和指導。其次是合奏訓練。在合奏訓練中,要求每一個演奏者都對自己在整個樂隊中的作用、地位等有明確的認識,使之成為重要的思想基礎,然后再展開具體的演奏訓練。因為學生的基礎水平有限,且很多成員都是第一次進行合奏,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和諧、統一的效果,對此需要指導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引導整個樂隊一步步的朝著理想結果的努力。而且最終訓練效果的獲得,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所以應該對成員的業余時間進行統計,制定出綜合訓練表,并根據需要展開集中訓練,方能使演奏質量得到最根本的保證。最后是指揮能力的訓練。樂隊指揮是整個樂隊的領軍者,其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將對整個演奏效果起到決定性影響。所以樂隊指揮一方面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音樂理解力和表現力,一方面則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修養,善于將一些理念和要求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方便成員在最短時間內明確自己的要求。
(五)樂隊的管理
高校管樂隊的建立,一個學校的名片和品牌,集中展示著學校的形象和風貌。所以理應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證樂隊沿著一條正確的軌道發展。具體來說,首先是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團委、音樂系、藝術教育中心等部門作為樂隊的直接管理者,并負責樂隊的全部事宜。包含日常訓練的開展、演出場地或設施的準備、演出活動的參加、指導教師的工作量考核等等,只有明確了這個管理機構,才能責任到人,避免一些不良狀況的發生。其次是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樂隊的組建和活動開展,離不開詳細而嚴格的管理制度,包含考勤制度、評價制度等多個方面,并依照制度進行了獎懲。比如對于那些長期不參加訓練的成員,應該在警告后予以勸退。而對那些態度積極的成員,則予以適當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最后是完善相關的設施。學校應該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支持樂隊的建設,如樂器購買、場地和設施的修整等。除了切實滿足活動之外,還能充分展示出學校的對管樂隊的重視,使管樂隊師生得到有效的激勵。
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著高校藝術教育的持續深入開展,我們也欣喜的看到,接受了藝術教育和參與到藝術活動中的學生們,在審美能力、文化修養等多個方面都有了鮮明的提升。管樂隊的組建和管理,有效實現了教育和實踐的融合,可謂是當代高校藝術教育最佳的形式,理應得到高校領導和音樂教師的充分重視,并結合本校實際進行積極的探索,使高校藝術教育因為管樂隊的組建而獲得更大的推進。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其組建和管理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同時也為管樂的普及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高琳.對高校銅管樂隊管理與運營的思考與建議[J].民族音樂,2011,(02).
[2]張彤.淺談管樂團的訓練[J].音樂天地,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