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蘊潔
摘要:湖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民族性強、源遠流長。將湖南地區的本土民族音樂引入高校音樂課堂,能夠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能夠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的民族性。本文探究分析了湖南本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實際應用和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關鍵詞:湖南 本土音樂文化 高校音樂教學 意義 方法
湖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都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形成了類型多樣、資源豐富、民族性強的湖南地區本土民間音樂文化。本土民間民族音樂是寶貴的文化財富,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和發展應該在文化保護過程中加以重視。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一方面依靠自然傳承,一方面依靠政府部門有組織有計劃的文化挖掘。
一、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納入本土音樂教育的意義
湖南地區本土音樂文化的演變歷程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本土文化風貌,本土音樂以生動、形象的音樂形式展現了不同地區的歷史傳統、文化傳統、民俗風情,是湖南民間文化園中的一朵奇葩。湖南地區本土民間音樂繼承了當地幾千年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傳統和精髓,為當地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母源文化”。在本土音樂傳承方面,地方高校是重要的傳承陣地,高校音樂課堂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湖南地區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湖南地區本土音樂在傳承過程中,不但擔負著歷史文化的延續,也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精神,影響當地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如果地方高校能在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共享力量,勢必會產生來自于兩個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是促進文本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有著豐富的民族民間音樂資源。但是,在近些年,受到生存環境的影響,很多傳統的、優秀的本土民族民間音樂已經頻臨失傳,如洞庭漁歌、船工勞動號子等。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進城務工,鄉村規模不斷縮小,很多優秀的本土音樂后繼無人。年輕學生受到教育背景、教育體系的影響,漠視傳統文化,缺乏繼承之心。
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地方高校,應該積極承擔本土音樂傳承和發展的義務和責任。地方高校教育資源豐富,有高素質的師資團隊,專業的教育和研究平臺,還有高水平的實踐舞臺,能夠滿足莘莘學子學習民間音樂的日常需求。如果高校師生能夠參與到本土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研究和演出,能夠在無形中提升本土音樂文化的地位,實現本土音樂文化的保護和繼承。
二、本土音樂文化納入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具體實施
(一)本土音樂文化納入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實際困難
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納入當地高校的音樂課堂教學,勢必要經歷一個過程,從引入到適應,從適應到調整。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不斷的進行調整和規劃,不可能一步到位,特別是在教育改革和社會轉型的大環境中。近年來,各類教育改革、教學改革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但是在現實操作的過程卻發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解決,才能積極推動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本土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作為一門新課程,其教育和培養的過程是連續的、長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的。湖南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本土民間民族音樂內容豐富,以花瑤山歌為代表?;ì幨乾幾宓囊粋€分支,花瑤山歌內容豐富,曲調婉轉動聽,有著濃厚的瑤族文化氣息?;ì幟窀枋呛系貐^較為普及的民間音樂,但是將花瑤民歌教學落實到高校課堂并不容易。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教育觀念的束縛,湖南地區的高等學府乃至國內高校都一直遵循著“一本大綱,一套教案,一張試卷”的教學模式,很難有所突破。
長期以來,高校的音樂教學活動中一直以“西方音樂中心說”為指導思想,如果要突然轉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擺脫原有的框架速度并開始新的教學嘗試,既要做到符合音樂專業的教學特點,又要兼顧實用性,還有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由此可見,湖南本土音樂文化納入高校教學任重而道遠。高校開展本土音樂教育的內動力有待提高,作為地方性本科高校,在開展本土音樂教育中存在資源、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局限。在加上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絕大多數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墨守成規,創新意識嚴重不足,導致本土音樂文化很難在教學上取得突破。
(二)解決對策
1.教育觀念
教師是湖南地區高校開展本土音樂教育的關鍵。在教育管理部門的積極倡導下,各大高校先后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拯救和保護活動中,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將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納入課堂教學。很多高校音樂教師開始關注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如花瑤民歌、嗚哇山歌等。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在經濟、文化發展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這決定了我國的高等院校的音樂教學也應該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并體現文化的多元性。
2.教師培養
本文建議,應該加強高校音樂教師的隊伍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應該提高高校音樂教師對本土音樂的教學意識,讓教師從主觀意識上將本土民間音樂列入教學內容,認識到傳承文化的責任;其次,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培訓,提高教師的本土音樂文化素養,掌握原汁原味的本土音樂;最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將優秀的民間藝人請到高校音樂課堂,激發同學們學習本土音樂的興趣。
3.內容改變
長期以來,本土音樂教育處在“邊緣”位置,現有的音樂教學方案很少涉及本土音樂,關于本土音樂的傳承和保護方法都十分落后。鑒于此種情況,必須建立新的課程體系,積極創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音樂課程,鞏固和強化本土音樂文化教育。作為湖南地區的高等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本土音樂文化教育;積極借鑒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設置教學內容。既要符合本地高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又要符合文化傳承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三、結語
在本土音樂的傳承過程中,地方高校一直都是本土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陣地。但是,地方高校在傳承和教學本土音樂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沒能積極發揮高校音樂教學對本土音樂傳承的積極作用,忽略了本土民間民族音樂對高校音樂反哺作用,在本土教材編寫、教學設計等方面沒有做出貢獻,這種現象急需改善。本文簡單介紹并分析本土音樂文化納入高校教學的意義和措施,希望給有關人員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天慧,李巧偉.地方高校音樂教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功能和價值探析——以湖南花鼓戲為例[J].北方音樂,2014,(02).
[2]吳春暉,汪瑩,楊艷.民間音樂的理論教學與藝術實踐的改革與創新——東莞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J].神州,2014,(18).
[3]廖小芒.湖南本土音樂文化在地方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與教學研究[J].文教資料,2014,(17).
[4]楊麗琴.地方高校引入本土音樂的探索與思考——以晉中學院音樂學院為例[J].音樂大觀,2014,(04).
[5]胡斌.關于高校音樂專業《世界音樂》教材建設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4,(15).
[6]張喬.學科升格背景下貴州省高校音樂學專業特色化發展模式研究——以遵義師范學院為個案進行實踐研究[J].北方音樂,2015,(01).
[7]劉明,楊笛.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音樂教育專業中樂舞融合教學法的應用:問題與對策——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中國音樂教育,2015,(02).
[8]張宏亮.淺談地方高校引入本土音樂教育的意義[J].通俗歌曲,2015,(01).
[9]萬力.關于聲樂課程教學中加強鄉土音樂元素的研究[J].藝術品鑒,2015,(08).
[10]彭婷.本土音樂文化在高校非專業音樂教育中的傳承——以湖南文理學院非專業學生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