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巍
我是一個很喜歡聽故事的人,也是一個常常用舞蹈講故事的人。舞蹈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我似乎不清楚,是舞蹈在講述我的故事,還是我用舞蹈演繹著別人的故事?答案于我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用舞蹈把故事講好,一定要用舞蹈講好的故事。
我始終認為舞蹈是一種獨特的敘事語言。舞蹈動作是經過提煉和升華之后的形態,以藝術性替代功能性,就是我們常說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過舞蹈動作可以反映生活、表現生活、塑造人物、表達情感,但不是任何舞蹈動作都可以做到以上幾點,只有準確、生動、鮮明且富有個性的舞蹈才能描繪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我們在收集、選擇、提煉素材時,不能光注意動作的外在性,而是要注意經過舞蹈創作者情感融入后的二次表達。
用舞蹈這種藝術形式來講故事,簡單來講就是表達人們內心真實的情感。《詩經》中說:“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見,手舞足蹈是情感的最高表現,那么情感就是舞蹈的內因、基礎,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
什么樣的故事最動聽?我想是書面語和口語穿插和相互支撐,因而我也覺得舞蹈作品要雅俗共賞,從內容上看要深入淺出,從形式上看要通俗易懂,文化層次低的可以明了基本內容,文化層次高的可以品出無盡深意,達到不同文化層次觀眾共賞同樂的效應。
有一句話是我一直受用至今的,即一個沒有人格魅力的人,他的舞蹈作品同樣沒有魅力可言。所以,大多習舞的人常把“學藝先學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一個從事舞蹈創作的人,最初比的是技巧,接著講的是學養,最終拼的是人格,可見人格魅力對于舞蹈創作十分重要。因為掌握了技巧可以勝任藝術工作,豐厚了學養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創作者,而只有具備了健全的人格才可能成為舞蹈大師。之所以說在舞蹈的技巧、學養、文化人格等諸多因素中,影響創作者最大的是文化人格,是因為無論是技術還是學養,任何舞蹈創作者都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付出而獲取、掌握和提高,它們是可以共享的,即使不同的人也會有高低文野之分。
我堅信個人的人格是作品的靈魂。與舞蹈創作者的文化人格相比,技巧和學養是“用”,不是“體”。一個舞蹈創作者的文化人格是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它既受整體文化積淀的制約,又受個體心理特征的制約,它是于舞蹈創作者獨有的、無人可以重復的心路歷程中沖刷而成的塹壑。好的舞蹈可以從民族厚土中生發,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好的作品都是廣采博納、吸收融匯、發展創新又獨具個體性;好的作品都是踏著時代節律生成,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鮮明的時代審美特征;好的作品都是能夠接受時光的磨礪與考驗,歷時久遠而光彩依舊;好的作品都是深受受眾喜愛和歡迎,喜聞樂見……
舞蹈的世界是一個相對奢侈的精神領域,當你懂得分享這種精神上的奢侈時,那么你便是一個能用舞蹈講好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