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娜
【摘 要】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素質,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探索、大膽創新。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
對于初中地理來說,只有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才能夠稱得上是地理教學的成功。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注重學法指導,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淺見: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情感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互動中,學生和教師的目的是一致的。教育心理學認為,課堂的優化是相信每個學生的潛能,尊重學生的人格,并幫助學生發揮潛能和特長。如果教師對學生抱有積極的態度,擺正師生關系,對學生應無私關懷,和諧共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這樣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學習、探索,從而使師生的交流毫無障礙,配合默契。因為,作為教師只有放下架子,低下身段,在教學中要與學生進行溝通,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過去,教師在課堂上有絕對的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說教”,師生之間缺乏“溝通”。長期以來,有可能造成學生厭倦學習,情緒低落,抵觸學習,在課堂上會做出一些小動作,以此來表達情緒。因此,教師應重視這種現象,主動承擔解決矛盾的責任。用真摯的態度去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運用一些靈活的教學方法等去“征服”學生,使學生由“口服”到“心服”,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愛地理科學,活躍課堂氣氛,達到師生情感共鳴。
二、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進一步深入,高效的課堂教學漸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都還是在使用傳統“注入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突出,教學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長久學習。初中地理課程改革中強調:“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的注 重知識傳授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互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提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式 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處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課堂教學實現高效,我們首先應做的就是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積極學習課程改革指導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發揮好課程改革指導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的作用,轉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之逐步趨于高效。
三、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人對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與否的反映。在地理課堂中,不僅要優化學生情感生活的環境,而且要有目的地創設多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地理學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情感內容。從自然資源到人文地理,從祖國到世界各地,教師在傳授地理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如在《中國地理》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播放祖國的大好河山,豐富的物產,中國各地在經濟建設中的人文景觀美、名勝古跡、民族風情、藝術作品等,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對地理學科的熱愛。還可以通過多媒體了解到由于人類的無節制開發,造成大面積的資源枯竭,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環境在不斷地惡化中,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如在環境保護的問題上我出示材料讓學生分析:
(1)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分布區。每天“吞”掉全球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吐”出大量氧氣。亞馬遜熱帶雨林所制造的氧氣至少占全球氧氣總量的30%,因此得到“地球之肺”和“綠色的心臟”的美譽。
(2)用多媒體播出被破壞的亞馬遜熱帶雨林。進而,又提出問題:亞馬遜熱帶雨林絕大部分位于南美洲的哪個國家?如果亞馬遜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破壞,你認為會造成什么后果?保護環境,防止破壞森林資源,我們有哪些措施?通過這些視頻和問題,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點等,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始在一問。”問題是引發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學習的關鍵因素,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想課堂教學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高效,那我,我們還應積極的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學生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的精神世界里,其實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從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出發,積極的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積極探究,讓他們品嘗到探索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之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高效。
五、聯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
課文中常有一些較重要但抽象或不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可引導學生適當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遷移。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大膽嘗試,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死記硬背、機械強化訓練的方式。提倡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動口、動腦、動手。可組織學生以小組討論、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開展教學。如在“跨省區域的發展”中有這樣一則材料:2013年上半年,湖北恩施全州累計接待旅游者1318.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9.61億元,同比增長36.4%,在湖北省的經濟戰略中,東有“武漢城市圈”,西有“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為了打造好“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保護自然,保護環境至關重要。我提出幾個問題:
(1)為如何保護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優美的自然環境提幾條建議。
(2)聯系本地的“客家土樓”,雖有優越的旅游資源,但旅游業發展不好,本地區居民在旅游業的收入甚少。讓學生為“客家土樓”旅游業的發展出謀獻策。于是,很多學生感到這是一個為家鄉人民辦實事的機會。學生從交通、旅館、飯店、服務水平以及土樓內的垃圾、家畜糞便等探究本地發展旅游業的制約因素,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提高了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總之,如何構建地理高效課堂,還需要我們去繼續探索,逐步總結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高效課堂模式,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45分鐘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上好每一堂課,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 吳金燕.淺析初中地理中開展地圖閱讀教學的策略[J]. 讀書文摘 2015年20期.
[2] 索俊偉.初中地理快樂教學法探究[J]. 讀書文摘 2015年20期.
[3] 李強.新課標下初中地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探析[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年09期.
[4] 田花敏.教學互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J]. 當代教研論叢 201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