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占義
摘 要:設計作業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以往的語文作業設計中,教師一般就是讓學生簡單地做教材后的練習題,或者是讓學生做一些練習冊的題目,導致很多學生將課后作業當成一種負擔,或者是以一種“應付”的態度來對待,這樣對待作業的態度不僅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設計多樣化的語文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多樣化;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長期以來,學生的作業問題,包括教師對作業的設計問題、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等,都是令一線教師頭痛的事情,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重要方面。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設計多樣化的語文作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練習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種作業的設計入手進行論述,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趣味性作業的設計
一直以來,我們布置的語文作業都很單調,一般包括:漢字積累、成語運用、原文填空、閱讀理解等,可是,學生每天面對的都是這些題目,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倦怠,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也為了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設計趣味性的作業來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前作業”,即:學唱《愚公移山》這首歌,并說一說歌詞中表達的含義,如:“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引導學生說一說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說一說自己在聽完這首歌后的感受,同時,在網絡上或者是其他資源中了解這個故事。這樣的作業設計打破了傳統的簡單填空的作業形式,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提高了學生的作業質量。
二、探究性作業的設計
探究性作業是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完成任務,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提高應用能力。但是,在該類型的作業設計中,我們要創設有效的探究作業來提高學習效率,切忌引導學生探究的問題超出學生的能力,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探究性作業設計中,我們要深入挖掘教材,要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應用知識。
例如,在教學《貓的天堂》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也為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在作業設計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探究性作業,組織學生課下去觀察一些貓,并試著寫出貓的外貌、顏色、趣味性事件等等,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究,并將自己眼中的貓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這樣的探究性作業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描寫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作業質量,對學生良好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開放性作業的設計
開放性作業是相對于封閉式作業而言的,該作業形式不僅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凸顯學生的個性,而且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有著重要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要設計開放性作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個性展示中感受語文課程存在的價值,并學會用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時,為了凸顯學生的個性,也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本節課的作業設計時,我布置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即:重編“東郭先生和狼”,組織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積極地發散自己的思維,重新寫一篇“東郭先生和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重編的過程中,教師最好不要去做限定,要真正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環境,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寫出一個具有自己個性的故事,同時,這樣的過程也能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四、自主性作業的設計
自主性作業的設計是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所學的內容進行自主出題,之后,在小組之間交換進行練習。在該作業設計中,要鼓勵學生從各種資源中尋找作業的內容,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見到更多的題型,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學完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套相對完整的試卷,其中要盡可能包括各方面的內容,比如:根據拼音寫漢字、短文修改、文本重點句子解讀、中心思想的理解等等,要通過深入地研究教材來自主設計作業,然后,在彼此交換中鍛煉自己的解題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同時,也能提高作業效率。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我們要借助多種作業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在確保語文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的同時,也為學生考試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楊柳柳.淺談有效課堂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J].文學教育中,2010(4).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