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兵
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在教學中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微課”簡單的說,就是先做一個只有一個知識點的PPT,再把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的過程錄制下來,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之內,這就是一節“微課”了,下面就我的粗淺認識談談“微課”。
一、“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
(3)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這使得“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廣大教師和學生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于實現“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二、“微課”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導入環節。微課時間短,不允許在導入環節花費過多時間,但不管采用那種方法,都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關聯,并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
(2)要重視講授線索。盡管說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無的舉例、證明這些側枝旁葉。為了講授重點內容,往往需要羅列論據,那么在羅列論據時就要求精而簡,為此在選擇論據時要做充分的考慮,力求論據的充分,準確,不會引發新的疑問。
(3)收尾要快捷。一節課的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使得講授內容的進一步突出。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微課”的制作方法
(1)攝像工具拍攝。第一步,針對微課主題,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紙展開教學過程,利用便攜式錄像機(或手機)將整個過程拍攝下來;第三步,對視頻進行簡單的后期制作,可以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
(2)錄屏軟件錄制。第一步,針對所選定的教學主題,搜集教學材料和媒體素材,制作PPT課件;第二步,在計算機中安裝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Snagit或Cyberlink YouCam);第三步,在電腦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教學PPT(Word、畫圖工具軟件或手寫板輸入軟件等),執教者帶好耳麥,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調整好PPT界面和錄屏界面的位置后,單擊“錄制桌面”按鈕,開始錄制,執教者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可以配合標記工具或其他多媒體軟件或素材,盡量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第四步,對錄制完成后的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編輯和美化。
(3)撰寫教案。根據選題內容撰寫“微教案”。
(4)準備教學素材和練習測試。根據選題內容準備相應的教學素材和“微習題”。
(5)制作課件。根據選題內容及前期準備好的教學素材制作“微課件”。
(6)教學實施與錄制(或拍攝)。按照“微課的制作方法之錄屏軟件錄制的第三步”進行“微視頻”的錄制。
(7)視頻后期編輯。將“微視頻”導入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進行后期的編輯與美化。
(8)教學反思。根據選題內容及“微視頻”教學后的效果制作“微反思”。
四、“微課”的意義
(1)對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調查發現,如果是網絡課堂,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時間是10分鐘內。通過“微課”視頻的播放,學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識點別人有著怎樣的觀點和思考,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水平。
(2)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微課”研究的優點很明顯,就是課例簡單,學習內容與目標單一,學習和研究時間節約,教師從“微課”中可以受到啟發,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之中。教師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中可易于實現對“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并實現教學觀念、技能、風格的模仿、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