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 劉志紅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目前對于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受到學科自身特色的影響,使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比其他專業的學生,更多地掌握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最新理論知識,更快了解到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培養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已經成為了現在用來衡量優質高等教育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如何正確地認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和培養,并且努力探索經濟管理類的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體系,對于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經濟管理;大學生;創業能力在全球的經濟競爭方式都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高等教育已經從過去的專業教育,漸漸地向著復合型教育邁進。現代高等教育院校的新要求,就是培養新型的創業型人才,這不但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就業趨勢,同時還會影響到高等教育院校關于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及辦學的水平。
1 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構成
所謂的創業能力,就是指情商、智商和財商融為一體的綜合能力。其中,情商和智商可以幫助經濟管理類大學生能夠正確處理好在創業過程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同時,財商也能夠增加個人的工作熱情和對于工作的動力。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1 專業的技能
現如今,市場經濟的創業環境,要求著每一位創業者都要懂得市場營銷、風險控制、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因此,大學生要是想創業,一定要認真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專業技能。
1.2 經濟管理的能力
作為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能夠聚集擁有各種不同能力的人才,并且做到對人員進行優化,最終開展具有默契的各種活動。另外,身為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還應該具備決策能力。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對創業的項目進行詳細的分析,在這些項目中最終選出一項最適合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的項目。在過程中,要通過現象發現本質,并且分析其原因,最終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
1.3 協調溝通能力
人類是所有經濟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是最終作用的客體,所以,任何的經濟活動都離不開人。身為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如果想要創業成功,那么就要正確地處理好自身與外界的關系,并且要學會和市場經濟的各類主題進行簡單而有效的溝通,堅持協調發展的觀念,團結所有人共同發展。
1.4 創新的能力
創新能力是創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創業者生產了新的產品、采用了最新的戰略思想、發現了新的市場,還是制定了良好的計劃、創建了新的企業,在這些過程當中,都存在著一些創新活動,因此,創業者必須有創新的思想和能力。
2 關于經濟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方法
對于經濟類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實際的專業學科,還要把學生的思想特點和實際行動結合起來,發揮宏觀、中觀以及微觀方面的作用。
2.1 宏觀方面
大學生創業不完全是個人的事情,關于培養創業能力,更是離不開創業環境的改善及創新。
首先要對創業政策進行改革,國家政府要在資金、政策及服務等方面,通過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進行全方面的支持,例如,要簡化注冊登記的程序及費用;優惠金融的貸款;采用稅收優惠的政策,并且要建立多種方法的金融支持等等。
其次,加大創業政策執行和監督的力度。一項好的政策和制度,和強有力的執行力是分不開的,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在2013年里,有大部分省市級高校的學生,雖然成功申報了“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但是政府一直沒有落實給予的資金,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所以,政府部門一定要加強監督。
最后,加大高校對于改革的力度,通過實踐教學,開設一些適用于大學生實際情況的課程,而且一定要把創業人才培養的成功率也加入到考核指標中,加快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工作。
2.2 中觀方面
現在有許多的大學生在創業前期都遇到資金緊張及經驗少、壓力大的問題,站在社會的角度來看,要轉變過去關于學習論、成績論、就業論的觀念,要充分理解大學生創業,而且要做到支持大學生創業,不能夠全盤否定,要學會怎樣去理解和幫助創業失敗者,從根本意義上去理解大學生創業,學校只有做到以下幾點,才能夠營造出一份良好的創業氛圍。
2.2.1 一定要加大創業型導師的培養力度
首先要重視起創業教育,加大資金投入,引導教師去多參加一些校外的關于創業的活動,以此來加強事業單位和教師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加強創業人才培養的力量,不但要從數量上,還要從質量上去給予大學生更多的關于創業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2.2.2 制訂一套人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對于不同的大學生,必須有一套人性化的人才培養方案,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條件,采用彈性學制,以此來鼓勵學生創業,并且要允許學生在學校進行創業,而且學習的年限也要延長。在教學的形式上也要用項目引導、任務驅動等相應的教學模式,從根本上激發出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在課程設置上,要體現出復合創業內容的課程。在考試的方式上,必須擺脫傳統的方式,用商業計劃書和設計原型系統等新的方式來進行考試。
2.2.3 加快基地建設和創業項目的孵化
通過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合作的橋梁,創建實習實踐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場所,把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專業技能,同創新創業的精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這樣不但能夠幫助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來豐富其管理經驗,還能夠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最終實現創業成果的孵化。
2.3 微觀方面
教師和學生都是高效學府中的一個微觀個體,只不過教師是學生創業中的一個推動者,而學生則是創業的實施者。班主任和輔導員一直從事的是學生的黨建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相比之下,他們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因此,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啟發和思路的引導等方面,一直都是和教師的教導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兩者都必須發揮各自的先鋒作用,引導學生自覺地樹立新觀念,利用好已經擁有的資源,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能力。
站在學生的角度看,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雖然在創業方面有著自己身的優勢,但是創業是需要創業者自身的綜合素質強大,如果想要創業成功,那么,大學生在打好充分的知識基礎的同時,更要注意自身創業素質的培養,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做有心人,善于采納好的觀點,并且要經過對市場的調查,不斷地完善其想法。
3 創業能力培養實踐
3.1 開展“1+2+N”的指導模式
這其中:“1”所指的是要有1名負責創業實訓、項目指導孵化、學科競賽等活動的專職人員;“2”所指的是一定要對培養應用型人才和建設實習基地這兩方面的工作引起重視,對于學生創業,要實行不但有校內的導師,還要有校外的導師這種雙向指導的模式;“N”指的是針對于創業期間要結合不同階段導師的指導工作,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創業的能力與意識。
3.2 加強“學科競賽”的創新平臺
現如今,學科競賽已經是實踐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可以很明顯地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一來,就非常有利于復合型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一些學校自從創建以來,一直都是學科競賽作為抓手,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有所加強,建立專家庫和專家組,劃分出專業導師的具體實踐領域,同時,還要拉進那些擁有創業激情和想法的學生
3.3 構建實訓實驗的強有力載體
首先要加強滲透教學的改革,這也就是說,在教學的改革當中,其重點必須是由原來的理論課教學,慢慢轉向理論和實踐并存。
其次是要加強凸顯專業的特色,設置相關專業,而且要加大對國際貿易和電子商務之間的扶持力度。
最后是要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仿真模擬實驗、互聯網和校園網、實習實訓、數據庫資源以及校外實習基地這五大功能平臺,全面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4 結語
高等院校要圍繞經濟管理類的大學生的需求和經濟社會動態變化的特征。合理安排專業課和實踐課,通過學科競賽、實驗實訓以及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情況的重視,豐富創業的方法,加強“創業型”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著重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及素質。
參考文獻:
[1]朱峰.地方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建設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2).
[2]金天.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的創業意識的調查研究[J].現代商業,2013.
[3]費偉.高效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模式研究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33).
課題項目:
本文為2015年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基于河北省本科高校經管類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途徑研究(課題編號:JRS-201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