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旌
【摘要】:五四時期美國女性主義理論隨大量外來思想一起涌入中國,造就了一批具有女性主義意識的作家,丁玲就是其中一位。其早期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記》洋溢著濃厚的女性主義思想,展現了“女人”的獨立和覺醒,充滿現代意識。丁玲運用日記體體裁的特點深入挖掘女性心理,書寫女性內心的欲望和焦慮,真實刻畫了女性內心的艱難掙扎。本文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莎菲女士這一文學形象;探討日記體這一文學體裁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女性主義;心理描寫;日記體
一、女性主義和女性主義文學
要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作品,首先應當明確女性主義這一理論概念。
女性主義運動誕生于新生的資產階級婦女中,從19世紀中葉到現在,女性主義運動經歷了兩次浪潮,它似乎在印證著費希爾的斷言:“當代婦女像冰川一樣緩慢地切割出一個新的經濟和社會前景,建造一個新世界。”[1]“在具有女性主義意識的人眼中,現有的世界是以男性的價值觀為標準建立起來的”[2],男子始終處于人類社會的中心,婦女從屬于男性。女性的正常訴求和心理意識活動常常被忽視,受到壓制和貶低。于是,女性主義者力圖在理論上重新建構起合理的“新秩序”,在實踐上則努力通過社會運動來提高婦女的覺悟和地位,以達到社會改良的目的。女性主義文學創作產生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發出時代女性渴望政治、文化獨立和解放,獲得與男性同等地位的吶喊。女性主義作家努力挖掘女性意識和女性的自我價值,用細膩的筆觸表達出女性自己對社會、對政治、對人生的詮釋,促進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展現出女性的自尊與抗爭精神。
《莎菲女士的日記》就是丁玲在深入挖掘女性心理方面作出的重要嘗試,并且以其細膩的筆法和日記體的獨特性,把莎菲內心的欲望和焦慮展現得淋漓盡致,不失為女性主義文學的成功之作。
二、莎菲形象的女性主義解讀
《莎菲女士的日記》描寫了五四運動后北京城里幾個青年的生活。丁玲生動地塑造了一個心高氣傲、而又希望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依靠自身去獲得完美愛情的理想主義者——莎菲,其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也展現出莎菲倔強的個性和反叛精神,再現了她矛盾、復雜而充滿艱辛的心路歷程。
莎菲是一個對愛情抱有幻想的青春少女,對愛情的追求非常執著,但有時候也表現出怪異的舉動。筆者認為“怪異的舉動”看似怪異,實則是因為作者敢于描寫當時人們不敢描寫的內容,并且還深刻剖析了莎菲的一系列心理活動。作者顛覆了傳統對于女性的描寫,大膽直言,直面女性靈魂的性欲愛念、本能沖動,她要展示的是一個真實的女性,有情欲的女性,敢于發現自己和承認自己的女性,與其說是莎菲敢于“暴露”自己,不如說是作者的女性主義意識敢于讓她暴露。
莎菲的心路又是矛盾和復雜的,表現在莎菲由開始的主動追求凌吉士到后來拒絕凌吉士的表白,再到逃也似的離開。在莎菲重新審視自己和凌吉士的愛情關系這段過程中,“展現了一個追求個性獨立的女性主義者在這個壓抑時代的尷尬與痛苦”[3]。莎菲在對凌吉士綻放出情竇后,流露出了小姑娘的忸怩:不敢把眼睛抬平去一望那可愛慕的壁爐的一角……我氣我自己:怎么會那樣拘束,不會調皮的應對?我們可以看出:莎菲這個高傲的女子真的是喜歡上凌吉士了。接下來她就陷入了無休止的思念中,在探知凌吉士的住處后,還主動地搬遷了住處,為的是便于接近凌吉士。但奇怪的是,她是如此的喜歡凌吉士,當凌吉士向她表白的時候,她卻表現出拒絕的姿態,當凌吉士走后,她又立刻后悔了。莎菲如此渴望凌吉士的愛,為什么還會拒絕?是小女生的矜持在作怪嗎?筆者認為有矜持的原因,但接下來的事情就給這種拒絕增加了“理性的砝碼”。莎菲逐漸認識到凌吉士是一個思想庸俗,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繡花枕頭,便對他產生厭惡和鄙夷,然后就毅然決然地要離開這里,要逃避凌吉士了。丁玲的女性主義思想,就是在這莎菲對凌吉士的追求拒絕中體現出來了:可見莎菲是一個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立的判斷能力、審美格調高的新女性形象。這正是女性主義所張揚的女性品質和氣質。
三、日記體與心理描寫
日記體的最大特色是以第一人稱來敘事,而第一人稱的使用最能彰顯說話人的主體意識。在《莎菲女士的日記》中這個“說話人”就是“莎菲”,一個五四時期的新知識女性。女性主義的主要目標就是盡量“使女性在語言中顯現,從而讓世人看見和聽見女人”,讓讀者了解了她們原本豐富的內心世界,從此再也沒有理由去忽視和歧視她們的思想。[4]
日記體小說以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主,可以隨時記錄當下的感受,宣泄情感,這是日記的另一獨特之處。心理描寫可以直抒胸臆而免受任何傳統世俗禮儀的羈絆。讀者認識、了解并欣賞莎菲的過程正是她的心靈畫卷在讀者眼前緩緩展開的過程。大段的心理描寫在文中隨處可見,通篇皆是莎菲的內心情感宣泄。
丁玲以其獨到的女性視角,運用細膩的筆觸刻畫矛盾復雜的女性心理,張揚個性,在最深的層次里深切關注著女性的命運,展現了五四時期新女性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動,為文學形象的長廊增添了一個個飽滿獨立的形象。
注釋:
[1]海倫·費希爾.第一性[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
[2]濮海燕.從女性主義視角看丁玲小說《莎菲女士日記》及其英譯本的語言風格[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0).
[3]劉宏志.在追求與拒絕之間——談《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女性主義立場[J]. 名作欣賞,2010(23).
[4]濮海燕.從女性主義視角看丁玲小說《莎菲女士日記》及其英譯本的語言風格[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