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宇
摘 要 形勢政策教育在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藝術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青年學生形勢政策教育中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但是,“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的特點和藝術院校學生思想的特殊個性,無不向高等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出了雙重挑戰。以問題為導向,尊重課程與群體的特殊性,注重在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上下功夫,整合教學、人才、學科、制度等資源,建設立體化的課程體系,不斷增強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規范性與實效性是高等藝術院校回應諸多挑戰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藝術院校 形勢與政策 課程體系 教改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8.043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students'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and the special individuality of the students' thoughts in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ut forward a double challenge to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blem oriented, respect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curriculum and groups, focus on the system, overall, collaborative efforts,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talent, discipline, system resources, build 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art college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norms and effective response is a key to the many challenges of Higher Art academies.
Key words art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reform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以下簡稱《創新計劃》,必須大力推動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體系創新。這不僅為高等學校積極推進“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創新發出號令,也為藝術院校加快推進“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創新提出了挑戰。本文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擬將思考從具有代表性的藝術院校中積極探索“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以試圖由此及彼整體推進高等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的實效性。
1 高等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亟待體系創新
2004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來,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取得很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對藝術院校來說,這一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足。這種“不足”,一方面來源于“形勢與政策”課本身的課程特性,另一方面來源于藝術院校學生思想的獨特性。“雙重特殊性”的存在,使得藝術院校在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活動中無形增加了難度。高等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的體系創新不僅是解決當前這門課程教學實踐中突出問題的需要,也是適應藝術院校學生思想特點,提高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需要。
(1)“形勢與政策”課程鮮明的特性需要通過體系創新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課程,具有很濃厚的意識形態性和政策屬性。雖然從形勢的走向來看,它是客觀的,但是在經過了代表不同立場、政治態度和政治傾向的人們分析與評價,特別是在我們的黨和政府的判斷和推理后,客觀的形勢在主觀的闡述中無不體現了黨的主張和國家的意志。同時,“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內容具有強烈的變動性和針對性。因為沒有固定的教材,所以每年都需要根據當年的國際國內形勢作出相應的教學要點編寫,且在施教過程中還需要針對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學生群體的思想實際作出針對性的教育。由此,課程本身的靈活性,必然會帶來教育教學的復雜性,諸如師資隊伍組成的復雜性、教學方法的復雜性等,對教育教學的組織實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藝術院校開展“形勢與政策”課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通過體系創新去突破。藝術院校在教育教學中一般偏向重專業輕理論,特別是對于“形勢與政策”課這樣一門不固定教學內容和計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其應有的地位會被無形弱化。長期以來,“形勢與政策”課常會以講座、報告形式為主的單一的教學模式草草結課。同時存在教學組織管理主體不明確、教學實施大綱不清楚、課程教學管理不規范、教學實效性不強、師資隊伍力量不足、考核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加之藝術院校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張揚、不受管教,對國際國內形勢關心甚少的特點,無不成為教育教學棘手的問題。即便是開設了“形勢與政策”課,均也會以理論教學講授為主的多,缺乏教材和系統的教學設計,也沒有形成與藝術教育的結合,且授課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大,學生到課聽課率也低,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2 高等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創新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的創新,需要立足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教材體系、人才體系、教學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學科支撐體系、綜合評價體系、條件保障體系建設為關鍵,以推動綜合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問題為導向,以教育教學實效性為評價標準,探索建立全社會關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長效機制。①所以,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代表的高等藝術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體系創新要遵循這一指導思想,在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相結合、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課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等原則的基礎上,構建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全方位、多層次和網絡化的“立體化”課程體系。
(1)提升工作平臺和師資隊伍,為課程體系構建提供制度和人才支持。立體化課程體系的實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黨政領導機構、職能部門、二級院系之間的協調,也涉及到教學過程中人、財、物的保障等各種問題。同時也涉及到社會、學校、家庭等的聯動和配合。因此,需要學校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第一,學校層面需要給予課程改革的大力支持,出臺有關“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有關的專門文件,文件要對課程性質、課程要求、教學管理、經費保障等作出明確的規定,為教育教學的實際開展提供制度性的依據。第二,明確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為“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主責單位,提高馬克思主義學科屬性地位和明確主責單位責任。第三,組建跨部門、跨院系、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并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牽頭負責,學工、團委、科研、教務、保衛、院系等部門相關人員共同參與與組織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同時,可以通過特聘校外資深教授充實這支隊伍力量,解決師資匱乏問題。
(2)整合學科成果和教學內容,為課程體系構建提供理論和資源支撐。立體化的課程體系的核心是學科支撐和教學內容設置。藝術院校是以藝術專業為主的人才培養單位,人文教育相對薄弱。但是,藝術技能的提高必須建立在文化素養的提升上,培養“德育雙馨”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藝術院校社會責任的擔當所在。所以,在進行青年學生,特別是藝術大學生的形勢政策教育時必須要注重以馬克思主義學科為主的同時,強調藝術教育相關學科理論的補充。同時,要注重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第一,要在不違背中央、地區每學期“形勢與政策”教學知識要點的情況下,根據國情、區情、校情等大的方面進行專題性編排,并發揮不同教師的知識所長,形成專家式授課;第二,根據不同年級和院系專業的學生特點,有選擇地增加藝術教育前沿信息的專題教育,開展與本年級或本專業學生相關的授課,增強教育針對性和層次性;第三,整合校內講堂資源,如琢玉大講堂、博雅講堂、建苑講堂、美術與人文講堂、創客學堂等,形成聯動機制,增加形勢政策教育的動態性和專業性。
(3)改善教學方式和考核機制,為課程體系構建提供方法和評價保障。立體化的課程體系的構建,也離不開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和綜合考評機制的健全。特別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要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方式方法是關鍵的。更何況,當前,在大數據、新媒體、“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速度非常快,單位時間內所接收的信息量遠大于傳統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只要智能手機在手,便可隨時查閱社會熱點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創新教育教學模式,需要把課堂向網絡推進,同時加強社會實踐對真理的考驗,形成“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實踐教學”三位一體的多元教學方式。同時,在強調教學方法多樣性的同時,要注重評價標準的合理性,否則多變的教學方式有可能會致使考核缺乏公平性。由此,要完善綜合評價考核機制,在每一環節的評比中要盡量做到系統性和科學性的量化和質化的統一。
注釋
① 中華人民教育部網站,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2015-07-30/201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