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菁
【摘要】:師范生是未來教師的預備者,對于漢語言文學類師范生的培養,師范技能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也在各個高校有條不紊的開展,對于師范生的培養要求也需要做相對應的調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在掌握基本專業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學技能的培養,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從而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師范技能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專業性強、歷史悠久的專業,而師范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師范技能的考核尤為嚴格,強化師范技能是師范類高校需要長期貫徹的教學方針。但是由于近年來師范生質量出現令人堪憂的局面,如何扭轉這一局面是所有師范類高校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筆者在此提出強化師范技能,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合格人才的幾點建議,希望能達到強化漢語言師范生師范技能提高的目的,不僅要加強過硬的專業知識的教育,也要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從而培為應社會之需,培養高素質師范人才。
一、語言文學專業師范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背景和發展概況
人才培養模式對于不同層次、不同發展階段的高等院校來說各有不同,高校是人才輸入和輸出的重要關口,如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在價值,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對于不同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和社會真正需要的棟梁之才。
對于師范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此專業一門歷史悠久的專業,專業性較強,人才培養方向為基礎教育服務和對外漢語。本專業需要的是創新型、復合型和實用型人才。面對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培養模式新的變化以及社會對漢語言人才的需求情況,針對自身師范技能的不足,找出問題并加以改進和解決。師范院校無論是師資力量、教學水平,還是在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評價方面都應該面面俱到,從而走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正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導致就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欠缺的師范技能,也就是學生實訓經驗不足,難免造成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專業技能的提升。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技能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的誤區
二十一世紀是教育蓬勃發展的時代,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對于師范生的教育培養觀念卻沒有與時俱進,高校在重視教育的同時卻忽略重點培養師范生的使命,從而導致師范技能的缺失以及漢語言專業人才素質難以得到提高。
(二)學校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師范類的專業過度重視專業性課程,卻忽略了師范實踐技能的培養這種教學內容與實際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尤為普遍。專業色彩過于濃厚一定程度上是學生的硬性指標,但是從長遠看導致學生與實際教學環境的隔離,師范性與實踐性技能大大缺失。過高強調教學內容,卻忽視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正在努力改善,但卻是一個相當漫長和艱巨的任務,至少在短期內這樣的課程設置仍是要長期貫徹的一種教學模式
(三)學生的師范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不足
學生的求知精神是學習最重要的動力,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讓學習事半功倍。但是由于繁多復雜的教學內容和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導致學生雖然接受大量的專業知識,卻不是最有用的,沒能掌握真正的實踐技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在這日復一日的教學規章下一點點消磨,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的脫節,無法適應社會人才的需求。
三、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技能的途徑
(一)合理的課程設置,立足專業性
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最大的特色就是專業性,因而利用其優勢合理的設置專業課程,精選基礎課程,幫助學生打好牢固的基礎,另外,開設一些選修課程,以供有需求的學生自行選擇。這樣,以應用型為主導的課程設置能夠快速讓學生在課堂和實踐教學中適應,學生在面臨就業時能以自身過硬的專業素養從容自信應對。
(二)豐富的教學實踐,拓展技能性
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知識傳達,也要加強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能力的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實踐能力的欠缺,學生普遍反映就是實習機會少,因而需要學校將實踐課程貫穿于學生的日常教學中,教師也要靈活的改變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并且親身示范教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的策略。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善教學體系
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是相輔相成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傳統的語言類專業,有其特定的專業課程,如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小說、古今漢語等都是基本的課程,需要保留并加強基礎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實踐,也就是課程的應用型,所以師范類高校的課程設置要在專業性的基礎上更加偏重適用和創意。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來說,要重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二十一世紀是倡導應用型人才的時代,如果只是單單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卻缺乏實踐能力,那么無法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因而,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四)社會、學校和企業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首先,社會需要高度重視師范類教育,政府部門要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對于師范學生的政策照顧,改善學校的教學設施,給予學校充分的教學便利。其次,學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課程和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也要根據社會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最后,企業要為師范學生的實習提供更多機會,及時發布就業崗位,為師范學生開辟就業綠色通道,緩解就業壓力,為他們提供光明的就業前景。
四、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
(一)改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導師,如何幫助學生培養專業興趣,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此外,也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求知知識,引導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增加課堂的學習氛圍,營造輕松良好的師生共處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基礎知識的普及的專業知識的掌握。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各種文體的閱讀力、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和信息調研能力。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要及時加以引導和解決。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并將其引導到課外實踐中,因而要精心設計師范性課程,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課堂引向課外,提高學習效率。
(二)建立合理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評價體系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教師評價體系,教師能力水平如專業知識、教學技能等,要考核教師的平時課堂表現,實習情況以及專業技能,從而全方位對教師進行考核,培養出優秀的教師人才隊伍。制定“教師專業實習鑒定考核方案”和“教師教育實習考核細則”,分項分級測評,樹立導向標桿,使學生能力的培訓落到實處。其次,建綜合教學體系,不僅包括文學類、語言類和寫作等漢語言基礎課程,還要設置要構口語等應用課程。夯基礎、精學技、出特色、改模式,只有全面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才能突出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特色。在課程設置上突破傳統的教學內容限制,在實踐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式,制定專業閱讀、口語、寫作水平能力等級測評方案、基本能力綜合等級測評方案。
參考文獻:
[1]劉思聰,文俊灃,郝丹丹.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技能培養現狀與改進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2014,11:28-30.
[2]秦軍榮.漢語文學專業教育的學科體制化研究[D].武漢大學,2014.
[3]林嘯.構建創新能力與師范技能并重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陜西理工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2014,19:33.
[4]王振軍.地方高校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河南科技學院為例[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1:62-66.
[5]吳金濤.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技能培養的現狀與對策——以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7: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