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摘要】: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群眾文化活動顯示出逐漸繁榮的發展趨勢,各種自發性的社會群眾文藝團隊不斷涌現,滲透和融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之中,它主要以社會群眾活動為主體,通過自娛自教的主導模式,實現自身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在這個社會歷史現象的發展進程中,如何利用群眾文化輔導作用,以實現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是當前我們應當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群眾文化;輔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基層群眾文化輔導是一種社會性的文化表現形態,它是基于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衍生出來的,具有自我娛樂、自我參與、自我開發的特質,這種群眾文化形態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而,我們要關注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現實作用,并為社會文化大繁榮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群眾文化輔導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影響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也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群眾文化輔導也顯現出其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功能,并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全面提升社會民眾的文化素養
群眾文化輔導可以滲透到社會民眾的生活各個層面,具有普及性的文化影響作用,在進行群眾文化輔導的過程中,可以較大地轉變人們的思想意識,使人們充分注意到基層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作用,并在認同和接受基層文化的意識前提下,更好地從行動上加以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并在主動參與和積極支持的過程中,享受到基層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體驗到基層文化建設的實際功效,產生較好的精神優越感,獲得文化素養的不斷升華。
2、有助于實現針對性的、分層的文化輔導
群眾文化輔導可以為社會群眾提供針對性的、分層的文化輔導,可以根據社會群眾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藝術興趣愛好,采用專業化的、因材施教的文化輔導形式,利用專業群眾文化輔導與協助,更好地提升文化輔導效能。
3、有助于提升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
通過開展群眾文化輔導活動,可以在較大的程度上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這一方面源自于領導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度的提升,起到了對基層文化建設者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基層文化工作者在進行群眾文化輔導的過程中,融入到豐富多姿的社會群眾生活之中,更好地使基層文化工作者體會到自己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在幫助和輔導他人的群眾文化輔導活動中,體驗到工作的快樂和信心,從而更好地激勵基層文化工作者努力工作,并將其基層文化輔導工作深入到社會各個層面。
4、有助于社會群眾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新生活
群眾文化輔導可以在融入社會群眾的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使社會群眾感受到基層文化建設所帶來的益處,可以使社會群眾在不同形式的群眾文化輔導活動中,感受到自信和快樂,如:社區文化輔導活動、廣場文化輔導活動等,人們在形式多樣的文化輔導活動中,獲得了自身才藝的發揮,并且還可以獲得表演器材、表演道具、創作指導等方面的幫助,可以欣賞到更為盛大的文化盛宴,對于人們的審美欣賞力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和提升,也使人們更好地享受生活所帶來的快樂與富足之感。
二、群眾文化輔導的現存問題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層次不斷上升,這就對基層文化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現實卻是,當前的基層文化輔導顯現出遲滯于社會文化發展的矛盾和問題。
1、專業人才還較為缺失,群眾文化輔導力量還較為薄弱
我國的基礎文化建設者的專業人才還存在缺失,對于基層文化建設方面的知識還較為落后,缺乏一定的創新能力,這就使得群眾文化輔導力量較為薄弱,在人們的社會文化素質和文明程度不斷上升的態勢下,基層文化輔導力量無法滿足日益普遍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社會群眾文化需求,顯露出“僧多粥少”的疲軟局面。
2、群眾文化輔導的項目還有待深度挖掘
在基層文化輔導的項目之中,大多表現為唱歌舞蹈、秧歌、器樂演奏、書畫藝術、攝影藝術等內容,這些群眾文化輔導項目具有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也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認同。然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和限制,如:資金、時間、場地等,使得這些群眾文化輔導項目缺乏深度的挖掘和開發,一些新建成的基層文化設施也無法充分發揮其效能和價值。
3、社會群眾的精神文化還尚未同步提升
當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富足的過程中,群眾的精神文化還沒有得到同步的提升,一些群眾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顯露出文化底蘊薄弱的劣勢,在生活閑暇的時候就會使一些不良風氣蔓延,因而,需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使人們的精神文化獲得同步提升。
三、群眾文化輔導推進社會文化建設的路徑分析
1、樹立文化服務的思想意識,深入群眾一線
基層文化工作者要牢固自覺地樹立文化服務的思想意識,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思想引領自己的工作實踐,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文化積極引領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促進我國社會民眾的文化繁榮和昌盛。同時,還要在樹立文化服務、基層服務的意識前提下,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和實際,全面細致地開展群眾文化的調查研究工作,要把握當地社會群眾的文化歷史發展進程和狀態,使其成為社會群眾文化輔導的第一手資料,挖掘潛藏在群眾中的巨大文化潛能,通過群眾文化輔導活動,使群眾爆發出極大的文化參與熱情,并自發地融入到文化活動之中,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和主體。基層文化輔導工作人員要采用切實有效的措施,引導群眾文藝團體將自娛自樂的活動與社會文化相聯系,突出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打造出區域化、特色化的群眾文化團體。
2、整合社會文化資源
在進行群眾文化輔導的過程中,基層文化輔導工作者還要充分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彌補基層群眾文化輔導資源不足的現象,要實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戰略,并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實現對社會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
(1)建構基層文化輔導體系,使之與地域經濟發展、文化特色相契合,更好地推動群眾文化輔導的社會化和普及化。
(2)突破傳統的群眾文化輔導人員聘用模式,從地域群眾文化輔導的角度,對社會文化資源加以整合,可以開設多元化、專業化的群眾文化藝術輔導系列,使之成為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
(3)突破“各自為戰”的群眾文化輔導格局,采用社區文化資源的統一調配和使用,在一定區域內實現對文化資源的重新規劃,從而更好地促進各個基層區域的文化資源共享和互通,提升群眾文化輔導的整體效能。
(4)突破政府包攬資源的模式,而采用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力量支持為輔的模式,可以進行和開展“社會文化社會辦”模式,吸納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影視公司、藝術策劃公司的力量,更好地實現對群眾文化輔導的策劃、業務咨詢、藝術指導等。
(5)確保社區文化信息的有序和暢通,可以整合基層文化館、基層社區的文化資源,實現相互之間的文化輔導信息反饋與交流。
(6)以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為契機,吸納更高層次的文化資源。可以通過群眾文化輔導活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項目,提升地方群眾文化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進而吸引更高層次的文化資源入駐其中,成為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3、創新群眾文化輔導機制
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在推進社會文化建設的進程中,要有專項資金的支持,否則就難以達到專業化、規模化的效果。因而,需要設立群眾文化輔導的專項基金機制,以政府投入為主、吸納社會資金,更好地促進群眾文化輔導的品牌創新。
要設立群眾文化藝術輔導中心,在組織策劃之下,實現文藝創作、創新活動,避免老一套的文化藝術輔導形式,使之具有新穎性和創意性。
要完善群眾文化輔導專業隊伍。主要由三大模塊構成:(1)民間文藝學輔導隊伍。(2)基層專業文藝工作者隊伍。(3)社區基層文化輔導志愿者隊伍。這樣,可以實現群眾文化輔導的全覆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輔導對于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的態勢下,群眾文化輔導也在不斷完善和創新,我們要牢固樹立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創新群眾文化輔導機制,打造群眾文化輔導品牌項目,更好地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偉大事業中,發揮出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在提升社會群眾的文化基本素養的前提下,推進社會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吳淡杏. ?談如何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J]. 大眾文藝. 2016(20)
[2] 朱珉慧. ?構建和諧社會賦予群眾文化工作的新內涵[J]. 大眾文藝. 2015(17)
[3] 石承業. ?關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 赤子(上中旬). 2014(15)
[4] 戴瓊. ?基于構建和諧社會的群眾文化探析[J]. 神州. 2013(24)
[5] 王丹. ?淺談和諧視角下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發展[J]. 大眾文藝. 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