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77-01
《圣經》“馬太福音”中有一個典故,其結尾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有的,也要奪過來。”現代著名美國科學家、哲學家羅帕特·默頓發現了這種現象,即對做過貢獻已有相當榮譽的科學家,給的榮譽更多;而對無名小輩的科學家,對其做出的成績不予承認或不給予應有的重視。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經》中上述典故,把科學界獎勵制度上優勢積累的現象,概括命名為“馬太效應”。為避免“馬太效應”的發生,成功的教育每一位學生,教師應講究教育的藝術。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用我們的“師愛”去長善救失,只有打開學生的心靈,才會放飛希望的翅膀。為此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欣賞學生的亮點
學生總是期望被老師欣賞。教師要使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這快樂,是教師應當給的。在教學用語里,經常使用“欣賞”這詞或“欣賞”的語氣。例如當學生課堂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以欣賞的語氣贊嘆:“答得多好啊!多么富有獨創性!我真為你感到驕傲!”當學生作業取得某些進步時,老師說:“我很欣賞你的這種富有創造性的解法;我很欣賞你這一句神來之筆”;或寫上批語:“有進步,祝賀你;有文采,很有潛力”等。這會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巨大的信心。教師的真情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一位優秀的教師更要有一顆真誠的心。教育教學中,有愛就等于成功,有付出就會得到學生真誠的回報。我班有一個名叫蘇祥的同學,成績很不好,為此,他非常苦惱,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這位同學對人很熱心,善于幫助別人。一次上完課我布置完作業,在教室里踱來踱去,想幫助部分同學解決疑難問題,無意中發現一位同學削鉛筆時,一不小心,把手削破了,鮮血直流,我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是好,正在這時,蘇祥同學從口袋里拿出一塊嶄新的手帕,還細心地把手帕疊成條形,很快把這位同學的手包好了,他的這一舉動深深地教育了每一位學生,也讓我為之感動。事后,我在周一班會課上表揚了他,他的臉紅紅的,不好意思地用手直搓衣角。一次上美術課,作業是:我為老師畫幅像,我坐在講桌前,同學們仔細端詳著,盡最大努力畫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當我批改作業時,發現同學們畫的都挺像,尤其蘇祥同學,可謂神貌逼真,在一節美術課上我表揚他,夸獎他細心,善于觀察,有繪畫的天賦。在后來的日子里,我趁熱打鐵,找他談心,告訴他,在老師的眼里,他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孩子,熱情關心同學,畫畫得又那么出色,字寫的那么漂亮,真讓別的同學羨慕,但有一點,希望上語文時如能像上美術課時那么投入,那么認真。他欣然答應,我說:“一言為定,我們‘拉勾吧”,那一刻,我和他都會心的笑了。兩周后第四單元測試時,他從原來的50分升到75分,超過目標15分,我向他表示祝賀。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消除心理障礙,學生成功了,教師的教育教學也成功了。
二、寬容學生的過錯
寬容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教師人格美的體現,學生自尊心強,最怕當眾失面子,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當學生無理同自己“頂撞”時,盡可能克制自己,用“寬容”來對待學生,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寬容和嚴肅批評一樣,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冷靜反省,認識缺點,改正錯誤。寬容,體現在對學生的教育上,可以給教師處理問題留有余地。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分,心平氣和。”可以說,寬容也正是教師高尚道德情操及對學生一片愛心的體現。
三、進行情感滲透
班級工作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當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時,班主任如能錯中生智,隨機應變,進行情感滲透,就能產生獨特的育人效果。一次,我給學生上手工課,我教學生用紙折“紙鶴”,當我幫幾個孩子折“紙鶴”時,回頭發現講桌上放的“紙鶴”不見了,我很生氣,大聲問,誰那么大膽,竟拿走了老師的“紙鶴”,當我用嚴肅的目光審視學生時,有一個孩子神色慌張,兩手緊緊捂住口袋,用哀求的目光看著我。我猛然想到,剛才的做法是錯誤的,于是急忙換了一種柔和的語氣對學生說:“噢,我明白了,我的小‘紙鶴準是飛出去找它的好朋友了,紙鶴、紙鶴快出來,把你的好朋友帶給我們看看吧”。這時,這位同學紅著臉站起來,不自然地說:“紙鶴不是自己飛走的,是我覺得老師疊得比我的好看,是我拿走的”。這時全班同學和我一起為他鼓掌,我說:“你能站出來,勇于說出來,我真為你高興。既然你喜歡它,我就送給你吧,紙鶴一定愿意和你這樣勇敢誠實,知錯就改的孩子做朋友”。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在教育的過程中,如出現教育失誤時,作為班主任應積極采取補救措施,以保護孩子的心靈。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