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麗
摘 要:隨著現階段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于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要求越來越高,對于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現階段,普通院校在進行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學生應用性以及創新性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會計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發展水平。因此,要重視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1-0145-02
前言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規定為學校的培養目標,這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分級分類辦學思想貫徹的必然結果。作為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基地,本科院校應該積極推進相應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設置的進程。然而,通過分析發現,現階段部分院校在進行這方面建設的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進而影響到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水平。作為應用性本科院校,應重視會計專業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根據學生以及學校教學的實際情況,全面制定新型的課程體系,進而不斷提高器人才培養的水平。
一、會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作為經濟管理的基礎工作,會計所提供的相應信息是企業進行經濟活動以及日常管理的重要基礎,無論是整個國家的整體調控,還是一個企業的內部控制,都離不開會計人員的辛勤工作。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達到相應的要求,其主要內容如下:
1.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職業道德。從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會計人員實際上就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管家,在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有調動企業或是單位資金的權利,這是企業運行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較高的職業道德水準,將會直接影響其工作水平的提高。
2.業務處理能力強。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做好本職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會計人員的從業要求中就有業務處理能力強這一點。首先,要具有較為扎實的會計知識;其次,能夠較為熟練地操作各財會軟件,掌握相應的工作流程,能夠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后,會計人員要具有較廣的知識面,不僅要熟悉會計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對相關課程進行了解,例如稅收、管理以及營銷等方面。
3.運用現代化技術的能力。隨著現階段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應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會計工作中,例如,會計工作相關的軟件以及操作平臺。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簡化會計工作流程,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進而讓會計人員從煩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這就要求畢業生要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技術的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具有更新知識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提高其工作水平,擴大知識面,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專業與國際會計專業相接軌,畢業生還應該具有良好的英語知識,及時學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進而促進會計專業水平的提高。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構建的主要特征
1.應用型特征。主要體現在課程設計以及人才培養的應用性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行創新型以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及輸出,以進一步提高我國會計專業人員的整體水平。學生要具有較強的業務實踐的能力以及適應能力,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與設計的相互聯系。要加強實踐操作環節,讓學生在真實的訓練中提高業務能力。
2.創新性特征。這一特征主要是指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夠在生產、建設、管理的實踐中做出創新性成果。而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要體現學校積極開展能夠進一步提高創造性思維開發的課程。例如,有目的地組織學科競賽、課程設計、綜合性實驗、畢業論文(設計)等環節,使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鍛煉。
3.高層次與科學性。從總體上來說,這一課程設計是屬于本科層次范疇的,與其他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不同,這一課程體系的設計必須體現出本科層次以及水平。因此,這一課程設置具有高層次性。除此之外,在進行課程設計以及培養模式應用的過程中,其內容應該符合科學性,通過相應的課程內容涉及,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
1.優化課程結構。通過分析發現,現階段部分應用性本科院校在進行課程設計以及內容安排方面并不是十分的合理。大部分學校將課程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公共基礎課程,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二是科學的基礎教育課程,例如英語、計算機等方面的教育;三是專業基礎課程,例如會計學相關的專業課、主干課以及跨學科課;四是專業課。通過分析發現,這些課程在設置時,并沒有考慮到學校教學以及學生的真正需求,不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實踐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應用型人才的整體培養。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有利于學生基礎夯實、能力培養、素質提升這一目標來構建課程體系,包括知識課程、能力課程、素質課程。在知識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出理論基礎的構建;在進行能力課程構建的過程中,應當著重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對于職業的適應能力、創新能力。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素質課程構建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哲學、文學、音樂等方面的訓練。
2.堅持“依托學科、面向應用”的發展思路。在進行本科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以及課程設置的過程中,應該以“依托學科、面向應用”為思路,進行課程以及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傳統的開發思路不同,這一發展思路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基礎理論能力的提高,同時更強調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應用能力的發展及提高。通過這一開發思路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適應工作崗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依托學科主要是指將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與高職院校進行相互區分。這里主要指以相應的學科理論為基礎,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通過這一體系的構建,不僅能夠讓學生具備較為完全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具備相應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面向應用就是指將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傳統的學術研究型人才培養相互鑒別。這一發展思路以專業知識為基礎,進行相應課程體系的構建,將學生專業性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內容,要重視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從總體上來說,在進行課程設置或是培養模式構建的過程中,不能夠隨意刪減課程或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課程的學習效果進行課程的科學安排。
3.以能力為向導的教學體系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一般是指由實踐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教學過程中各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無論進行何種人才的培養都少不了實踐教學環節,更何況是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環境,學校要進行以能力為向導的教學體系的構建,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就業能力,并將這三大目標作為貫穿整體培養過程的環節。首先,基本技能的實踐。在這一環節,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外語的應用能力以及相應軟件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其次,專業技能。在這一環節,要重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時間,包括專業見習、實習以及課程設計等方面。再次,職業技能訓練。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做的就是通過相應的實訓以及崗前指導、競賽等方面,進一步促進學生能夠快速地適應工作環境。
4.重視課程綜合化發展。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相應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對于會計人才方面也不例外。因此,作為應用性本科院校,要重視課程綜合化的發展,進而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視野開闊以及職業適應能力較強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加強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力度。對本專業的所有學科進行科學分析,對于較為相近的學科進行綜合,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同時,還要注意現階段本專業領域的發展前沿,對于陳舊的東西予以摒棄,根據學生的需求以及教學實踐進行學科新知識的補充。二是要重視選修課與必修課之間比例的協調。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進行選修課程的增加,不斷擴大學生對于課程的選擇范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
綜上所述,進行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的構建這一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這一課程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重視這一方面的研究。在此,結合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會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會計專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書靈,陳蘇,李仲軼.會計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構建——基于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J].宿州學院學報,2011,(11):112-114.
[2] 高貴珍,趙亮,張興桃,劉小陽,方雪梅.論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宿州學院學報,2015,(9):123-127.
[3] 陳琳,唐毅謙,黃進.新建本科院校基于能力導向的課程體系研究——以會計學專業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9):198-201.
[4] 李平.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會計學專業為例[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5):112-113.
[5] 范瑩瑩,宋夢嵐.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三本院校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222-224.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