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婧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78-01
習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讓學生妙筆生花,是每個語文教師的心愿,但是,現實卻是大多數小學生不喜歡作文,怕寫作文,討厭作文,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下筆、無材料可寫,即使寫出來,也是篇幅短小、內容枯燥、詞不達意、思維混亂。他們視作文為負擔、包袱,甚至怕上作文課。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根據我多年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實踐,我覺得小學生寫作興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
一、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作文教學時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積極性。我經常在班級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交流活動。有時,我充滿激情地朗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有時請學生上臺來放聲朗讀;有時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個人都選讀一至兩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組員聽評其作文的長處和短處。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充分肯定的評價中,在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覺得自己行。除此之外,我還讓學生把自己的佳作工工整整地抄寫下來,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想的插圖,張貼在班級、學校的“佳作天地”欄目里,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言兩語的流水帳”,教師也不要責備,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創新備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創新備課也就是說作文備課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作文是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但是,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命題、指導、批改、講評等方面幾乎全是教師單方面的勞動:上作文課,在老師簡短的講解之后,立即讓學生動筆,這時學生既沒有心理準備,也沒有內容準備,大部分學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義的內容拋在一邊,去根據老師的要求湊合成文。這是作文教學費時、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師首先應該在明確習作內容及訓練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習作有創意、有創新的部分,并把有創意、創新的思維作為激發點,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使之成為教學內容的重點,詳細地設計好每一步教學步驟。為了達到組織好材料的目標,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問題:1.你打算怎樣安排選定的作文材料?2.除了這種寫作方式外,還可以怎樣安排你的材料?3.你覺得采用哪種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達的中心?不難看出,前兩個問題,可以較好地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個問題則是在學生集中思維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中選優。這種備課始終圍繞著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充分利用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等思維規律,我認為這樣的作文教學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此,這種備課充分表現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創意和獨具匠心。
三、學生寫作實踐從細微處入手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小學生從家庭到學校,所見所聞是有限的。為了讓學生寫好作文,作為語文教師要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去認識事物、積累經驗,通過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提高認識。平時,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教給學生仔細觀察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觀察事物時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味道,人物的衣著、神情以及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等方面的特點細致觀察……或者在生活中見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時記下來,每天利用晨會時間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講講“所見所聞”。學生學會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
2.注重平時的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無論是低年級的用詞說話、看圖說話,還是中高年級的讀段、寫段和寫一篇完整的作文,這一系列的作文訓練,都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時刻注意把閱讀中的作文知識有效合理地切入,通過導讀、課例、讀寫例話、基礎訓練這一個個訓練環節,豐富學生的作文知識。開展讀書活動,學寫讀書筆記,注重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讀書與作文相結合。在課內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在課外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讀書知識進行廣泛的閱讀,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記錄下來,模仿習作,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通過讀書活動得到學習效果:(1)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語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來源于生活,二是來源于閱讀,二者缺一不可;(2)積累思維材料。學生在讀書中,憑借閱讀材料,精心思維,思維水平和認識水平不斷提高;(3)積累寫作知識。如:文章條理清晰、主次、詳略、開頭結尾、過渡等。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