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094-01
進入21世紀,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特別需要每個人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讀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小學教師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讓學生想說
1.榜樣激勵。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心目中,教師是一個權威性的人物。教師的說話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說話質量。如果教師一走上臺就能滔滔不絕的進行講課,在講課過程中普通話標準,語音語調以及講話節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話,學生心中就會產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時還會萌發一種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師一樣那該多好啊!這樣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想說的念頭。
2.生活引導。要讓學生有想說話的欲望,在課余時間老師也不能閑著。多和學生交流,起初可能很難,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也就是找一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慢慢的跟他們交流,學生說錯或者口音不正確的時候千萬不能笑,要多站在鼓勵、糾正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3.游戲激勵。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它能促進學生身體和智能的發展,激發學生說的熱情。小學生總能以最快的時間、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種豐富多彩的游戲中。然而當游戲剛結束時,學生的精神仍處于高度亢奮的狀態,需要以某種方式把自己尚未散盡的熱情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把握機會,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戲?游戲的規則是什么?玩時感覺怎么樣?以后還愿不愿意玩這樣的游戲等等。讓學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從而達到讓學生想說的目的。
二、讓學生敢說
1.合理評價。作為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合理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應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即便有的學生說的確實不好,也要通過其他方面發現他的進步并給予鼓勵。如當你讓一個學生講講自己暑假在家里幫家人做了哪些事,而他卻講得既沒有順序也沒有重點時,你對他說:“你看你說的是什么,亂七八糟的。”這就會給學生心里留下陰影,使他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敢隨便說話。而相反的,如果你對他說:“你雖然講的時候還有點不通順,但是我們能聽出你幫爸爸媽媽做了很多事,真是個勤勞的好孩子,如果你講的時候條理再清楚通順一些,那就更棒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萌發一種想讓自己講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他也會有膽量把自己的話說出來。因為他知道即使說錯了,也不會受到責怪。
2.積極訓練。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只局限于口語交際課上,而要把語言訓練擴展到生活中去,隨時隨地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說話的過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懼感,讓他們敢于用自己的話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三、讓學生愛說
1.巧定話題。讓學生“愛說”就要使練習的題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時,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的題目不是太高深就是離學生的生活太遠了。這樣一來,不僅會減退學生的積極性,還會讓他們對說話產生一種厭煩的情緒。從而造成課堂上的“靜悄悄”。相反如果教師能設定一些學生普遍較感興趣的題目,如最近在放的一部動畫片,說說你們喜歡它里面的哪個角色?為什么喜歡?說說最近自己開心的事等等。由于這些題目符合學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學生興趣高漲,踴躍發言。長此以往學生對說話產生好感,進而“愛”上說話。
2.創設說話情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表面上看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其實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把握訓練的良好契機,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對說話由興趣轉變為真正的喜愛。因此,對于不同的話題,我們就要用不同的訓練方式。
四、讓學生會說
1.注重方法。低年級學生由于接觸的語言有限,常常忽略話的完整性。于是,教師就應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簡單句子來教會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隨著年級的升高,有些話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講,如:先……再……后……等使他們按方位、邏輯等順序來說話,逐步提高學生說話的質量。
2.增加閱讀。閱讀大量的書籍,不僅能增加一個人的知識面,還能在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隨之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吸取一些好的詞匯、句子以及表達方式,從而避免學生在說話時出現不知如何表達的現象。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