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學生來說,閱讀是屬于帶有自己個性化的行為,教師不應該包辦,用自己的分析或者看法來代替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更不能讓學生免于閱讀。教師應該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地思維和體驗,并且在這樣的過程中和文章產生共鳴,受到心理上的啟發和心靈上的凈化。但一直以來,在教學過程中,閱讀卻是一個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感到困難的環節,學生對此并沒有多大的興趣,教師也難以把握好度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閱讀教學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只有從平時的教學抓起,依托平日的課堂教學,在練習和訓練中激發興趣,指導學生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對閱讀的畏懼心理。那如何克服消極因素,提高閱讀課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我想在此淺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根據學生特點,尋找學習激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的問題、創設情境開展競賽、電教手段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因此,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激起學生閱讀的激情與動力。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如果只是開門見山直接讓學生閱讀,那么學生只會當作完成任務一樣來機械閱讀,根本無法感受文本真摯的情感等。而精心優化導入,通過導入來激起學生閱讀的欲望,學生會積極地調動情緒、情感等來展開主動的閱讀。
二、師生互動,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為學生開辟一個交流的平臺,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與體會,展開充分的交流與討論,來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在課堂上,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抽出一定的時間,供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將各自的閱讀體會和同學分享。
例如,一個學生要推薦某本書給大家,他將他的閱讀感受講給大家,大家通過對他的閱讀感受產生興趣,這樣才能讓其他的學生愿意去讀被推薦的書目。同時還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繼續保持長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養成長期閱讀的習慣,這樣就能夠保證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讀書重在悟讀
教師的領讀與范讀是把學生帶進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走進課文所呈現的精神世界。教師引導學生動情地讀課文,用自己真實的感情品味語言,才能感受到語文課文所創設的魅力情境,所表達的豐富意蘊。在領讀時,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領悟,不要多考慮技巧,重點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
我在指導《鳥的天堂》中“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一段的朗讀時,針對一些學生把“顫動”一詞作重音重讀強調的現象,作了引導:“同學們,剛才讀得不錯,不過請大家再讀讀這句話,想象一下,這是一幅怎樣的情境?是什么在顫動?這樣重讀‘顫動是否符合這樣的情境?”在學生想象到這一句話所表現出來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輕微的顫動”后,我又不失時機地說:“同學們,請你們帶著這種感受邊想邊讀。”結果,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讀“顫動”前作了一個稍長的氣息停頓,再輕讀“顫動”,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性
個性化閱讀并不是教師對學生的主觀臆斷,而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基礎之上。實現學生的主體參與,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實現個性化閱讀的核心環節。因此,在教學中要實現個性化閱讀,首先必須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對文章的講讀式分析、填鴨式教學,而是將課堂的主體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和諧而融洽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
我們要深入落實新課標所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從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質疑的師者轉換成與學生平等的學習主體,與學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并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與教師有著平等權利的共同參與者,是閱讀的主人,是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被動的追隨者。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到閱讀中來,不是教師要我們讀什么,怎么讀,而是我們需要讀什么,應該怎么讀。這樣學生才能以主體身份展開閱讀,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與教師、文本進行積極的互動。
五、增加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提出了要求,不少于145萬字。對課外閱讀量的要求,為的是讓學生多讀,多感受生活。但多讀還不行,還應多寫,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生年齡小,正處于智力以及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事物尚未形成整體與完整的感知能力,因此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應該下工夫。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應該選擇一些相對容易理解,故事性、趣味性比較強的閱讀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同時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閱讀的材料也要發生相應的變化,要逐漸適應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閱讀水平。簡單說來,閱讀材料選擇所應該依據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內容與學科結合、適合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同時我們要與家長聯合起來,一起為學生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閱讀計劃,這樣的課外閱讀才能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體現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整體提高。
新課標下,關鍵在于觀念的更新,教法的創新,尤其是語文閱讀應與時俱進。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關注并積極加以改進,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運用,突出學生的探究活動,注重閱讀方法訓練,強化學生學習過程,以新課標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想來指導我們的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快樂閱讀、主體閱讀,充分發揮語文課堂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