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王詩龍


摘 要 慕課以信息化、網絡化的全新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著全球大學。本文基于工作實踐法,總結提煉出“三個不一樣”和“三個提高”。結合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提出轉變思想、轉變教師角色、慕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訓等建議。
關鍵詞 工作實踐法 慕課 傳統課堂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8.064
Abstract Moocs impose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networking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 and to the "learning" into the teaching value orientation impact global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work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ree different" and "three improvement".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practice, put forward to change the idea, to change the role of teachers, Moocs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combination,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o on.
Key words work practice method; Moocs; traditional classroom
1 慕課背景介紹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發端于美國,又稱“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Massive(大規模),是指課程注冊人數眾多;“O”,Open(開放),指的是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O”,Online(在線),指的是時間空間靈活,7?4小時全天開放,自動化的線上學習評價系統和開放網絡互動;“C”,Course(課程)。①慕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融合的產物。它借鑒信息互聯網平臺,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據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等等,極大地提高學習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它的本質是開放的、免費的,其特點是學習者主動選擇的學習模式。
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之為“慕課元年”,慕課以信息化、網絡化的全新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著全球大學,并激發了全球政府部分、高校機構、學術研究團隊們對它的極大關注。2013年4月中國“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成立了;7月,北大、清華、復旦等十幾所高校也紛紛加入慕課陣營之中;10月,清華大學發布了在線學習平臺——學堂在線。2014年11月21日,“MOOC、SPOC與大學教學改革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由此可見,慕課已經備受專家學者的關注,其在高校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未來走勢也逐步被認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里,高等學校應盡快跟上信息飛速發展的步伐,努力探索慕課這種新的教育模式,讓學術以更好的方式得到傳承。
2 研究方法
筆者通過工作實踐法,親身參與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上海智慧樹運營總部舉辦的慕課課程教學——創業企業戰略與機會選擇。本課程通過對當代商業環境的分析和創業理論的系統化講解,試圖幫助學生建立創新創業思維、掌握發現創業機遇的能力,并了解創業企業可能的戰略選擇,構建創業型企業的競爭優勢。
本課程是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中唯一一門與創業相關的課程,在授課形式上一改千篇一律的“說教”方式,代之以豐富多樣的授課形式:混合式共享課程教學模式(如圖1),全方位啟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3 研究結果
3.1 慕課工作實踐比較分析
“慕課”已經對高校體制提出新的挑戰,它沖擊了以“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撼動了現行的教學評價方式、倒逼了大學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②對比慕課和傳統課堂,發現它們在教學主體、目標、內容、方式、資源、環境和評價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教學主體從傳統強調教師“授”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學”的課堂自主學習模式;教學目標從傳授知識、掌握知識,通過習題練習論證掌握情況,轉變為通過學生自主訓練參與實踐,探究學術,培養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學方式從單向性轉向多向性、單一式轉向混合式,從先傳授知識、后知識內化到知識傳授在課堂外完成、知識內化在課堂內進行,從視覺(V)、聽覺(A)、讀寫(R)、動手(K)多種學習模式來豐富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從課堂課件、課后習題等豐富到簡短的教學視頻、場景引導劇本、案例、實操等等。教學評價從平時考查為輔、期末考試方式為主,到定量+定性、過程+結果為主,不再局限期末考試等某一次考試成績,而是貫徹始終(如表1所示)。
通過工作實踐,比較總結出慕課與傳統課堂的“三個不一樣”和“三個提高”。
(1)主體不一樣: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傳統以“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主體發生質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一言堂”(即教師傳播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為主,向慕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即學生從觀眾轉變為演員、教師從演員轉變為導演)。
(2)教學內容、方式方法不一樣:傳統教學內容以課本知識點、知識體系內容為主,慕課以課本知識為軸心,圍繞課本知識,講解知識體系、邏輯框架,并與實踐操作運用相結合。傳統教學方式以知識傳授內化為主,慕課教學模式是混合多樣化的,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線上學習有在線個性化學習、作業、網絡討論答疑等方式,線下包括跨校直播互動交流和校內小組討論。授課形式包括嘉賓分享、企業參訪、案例討論、游戲、實戰演練、頭腦風暴等等。教學方法多樣化極大地滿足了知識信息爆炸時代學生對知識渴求,精巧的課程設計使照本宣科和滿堂灌將被置于無立足之地。
(3)教學評價方式不一樣:傳統課堂以期末考試方式(單次性測試)為主,慕課則以定量+定性、過程+結果為主。定量衡量學生視頻教學進度和學習進展情況,定性評價課程作業相結合;評價教學方式方法不僅依靠期末測試,更注重每個階段過程學習的聯系,大大撼動現行的教學評價方式。
(4)對教師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慕課的引入,要求教師不僅僅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還必須具備較高的教育學知識水平,對組織課堂、設計課堂的要求有進一步提升。教師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轉化為對理論知識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知識靈活運用。教師滿足學生的需要,使他們獲得對問題本身的深層次理解,促進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培養,進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5)課程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要求越來越高:教學主體性的轉變,變相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對課程的提前預習,只有完成課前的學習才能參與并完成課堂的討論,因此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要求越來越高。
(6)上課課堂效率大幅度提升:慕課對教師學生要求的提高,在這兩點全部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毫無疑問,上課課堂效率完全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師無需再把寶貴的課堂時間放在單個知識點的講解,學生也不需要再浪費寶貴的時間重復教材中通過預習就可以掌握的知識要點。
3.2 慕課工作實踐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所受對象的知識掌握情況不了解,缺乏因“材”施教。慕課是基于學生提前完成課程教材預習的情況下展開的,而學生又是一個自由散漫的群體,他們是否完成課前預習、是否能夠參與課堂自主學習討論,這些都是基于慕課要求的假設前提,具體實施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因此無法預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缺乏因材施教。
(2)教師缺乏對慕課全面了解和認識。慕課對教師的知識面、知識深度、知識廣度都有一個質的提高,同時對教學法的要求又上了新的臺階,備課量成倍增加。具體表現為:對慕課的全新了解和認識、對慕課翻轉網絡平臺的熟練掌握。有時候會出現大量時間處理網絡平臺的技術操作工作。這些無疑徒增教師的工作量。因此,缺乏對慕課全面了解和認識直接影響慕課的效果。
(3)學生是否具備慕課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素養值得思考。本研究是建立在一所省級二本院校進行的,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實踐,發現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具備慕課自主學習能力的基本素養,其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3.3 建議與對策
(1)轉變思想,順應潮流,與時俱進。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為核心的三大技術將把我們從工業時代的高等教育帶到數字化時代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下轉第187頁)(上接第135頁)創新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步被各大院校校長認可和重視,因此,轉變思想,把握教育信息的新動態,順應潮流,是教師教學的必經之道。
(2)慕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取長補短。慕課的大數據、信息化沖擊傳統課堂的模式,教師面臨所講授的內容掌握情況不見得比所有學生都全面、深刻,完全打破了傳統“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模式。與其同時,慕課對學生的自主性要求特別高,對知識的分解、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又不如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因此,建議慕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取長補短,因材施教。
(3)轉變教師角色。隨著信息知識大爆炸的推進,教師和學生一樣都面臨著一個完全未知、因而也無法掌握的未來。除了在經驗、閱歷等方面比學生豐富外,對知識領域的掌握不見得比學生了解的東西多和豐富。教師角色的重塑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是我國和諧文化建設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同時也是教師自身和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需求。
(4)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訓。通過轉變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方法,特別是教學評價方式,定量追蹤學生視頻教學進度和學習進展情況,定性評價課堂討論及作業相結合,并及時作出預警提示;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更注重每個階段過程學習的管理。這樣讓學生不得不逐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并讓自主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注釋
① 李亞員.國內慕課(MOOC)研究現狀述評:熱點與趨勢——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獻關鍵詞的共詞可視化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5.7:55-60.
② 杜楊.關于網絡公開課“慕課”對高校體制的五大挑戰[N].光明日報,2013 -08-21.
參考文獻
[1] 斯蒂芬·哈格德,王保華,何欣蕾.慕課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92-99,112.
[2] 張鷙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116-121.
[3] 姜艷玲,國榮,付婷婷.翻轉課堂與慕課融合促進教學資源均衡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