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迎訊
摘 要: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發展繁榮的必然選擇。這一建設戰略受到亞歐國家積極支持和參與,國內相關省份也紛紛制定實施規劃方案。本文認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建設新絲綢之路、國家全方位改革、促進亞歐國家共同發展繁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且具有豐富的內涵。
關鍵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一帶一路”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這一宏偉戰略已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 2014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
一、“一帶一路”戰略的重大意義
(一)“一帶一路”建設是續寫古絲綢之路輝煌的必由之路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他國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絲綢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還有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遠及非洲、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等。古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
在新時代背景下,亞歐國家都面臨著轉變發展模式、 增強發展動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戰,需要沿線各國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使這條曾經創造無數財富、凝聚各國人民友誼的傳奇之路重現輝煌,成為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贏之路。
(二)“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中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正在推動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等重大合作倡議,中國將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體系,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空間。”[1]
改革開放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積極實施趕超戰略,發展步伐明顯加快,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帶一路將構筑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2] “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西部地區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對外經濟走廊,進一步釋放開發開放和創新創造活力。
二、“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內涵
(一)“一帶一路”戰略是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最綜合戰略
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我國立足基本國情、結合自身發展階段和要素資源稟賦條件,與時俱進實施了一系列對外開放戰略。在這一開放戰略指引下,我國先后實行了進口替代戰略、出口導向戰略和利用外資戰略。在新世紀之交,我國又提出了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這些戰略的提出與實施,對于推動我國國內改革和發展、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這些戰略大多僅側重于涉外經濟的某個領域或某些方面,開放的內容和范圍不夠全面完整,開放的路徑和重點也不夠明晰具體,甚至有的至今也尚無相應的規劃和可操作的實施方案。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不僅突破了這些戰略的專一性和局限性,而且融合了這些戰略的契合點和交匯點,從而成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統籌我國出口和進口、引進來和走出去、全球經濟合作和區域經濟合作的最具綜合性的國家開放戰略。
(二)“一帶一路”戰略是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跨領域戰略
“一帶一路”是一種經濟行為,是推動歐亞非經濟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對千年古絲綢文化與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領域,這對于消除各方疑慮、加強相互合作、增強彼此戰略互信應該說比較有利。但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持續推進,地緣政治和安全溢出效應將會不斷顯現和強化,并可能會上升為大國競爭博弈的焦點。就經濟、政治和安全的關系而言,三者應是相互交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這其中經濟是基礎,政治是保障,安全是關鍵。這意味著在探討和賦予“一帶一路”內涵時,既不能背離古絲綢之路所承載的商貿和人文精神,但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此,而忽視其應有的政治、安全內涵。
(三)一帶一路”戰略是將陸、海兩個各具特點的絲綢之路有機融合的地緣空間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共同推動歐亞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相互連接的陸海一體化戰略,雖然它們被簡稱為“一帶一路”,但兩者卻各具特征、各有側重。因此,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不能簡單地將“一帶”和“一路”混為一談,而是要在統籌推進中加以區別對待,在整體部署下予以分類實施。從戰略走向看,“一帶”戰略著眼從陸上加快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一路”戰略主要著眼從海上由東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進而延伸至歐洲。從戰略重點國家和地區看,“一帶”主要包括東北亞的俄羅斯和蒙古國以及中亞、西亞、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應突出“以政促經”。“一路”沿線國家主要包括東盟成員國及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國家,應突出“以經促政”。從戰略重點任務看,中亞地區是“一帶”的重要戰略支點,應優先考慮以推進鐵路、公路、光纜、石油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逐步強化我對該地區的經濟輻射力和影響力,為日后深入開展雙多邊貿易投資協定談判奠定基礎。東盟和南亞國家是“一路”的重要戰略支點,應立足東盟、著眼周邊、輻射南亞,力爭在深化海洋經濟合作、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共同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對于南亞國家,應在積極推進中巴、孟中印緬兩大經濟走廊建設的同時,擇機推動開展中印、中國-斯里蘭卡自貿區可行性研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載于《人民日報》,2014年6月29日第二版.
[2]高虎城:《深化經貿合作共創新的輝煌》,載于《人民日報》,2014年7月2日第二版.
(作者單位: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