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云
導語是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是邁入新課的第一步,是讓學生了解新課的第一印象,是本課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開啟語文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新穎,奇趣的導入,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富有意蘊的導入,能釀造充滿意境的課堂氣氛幽默詼諧的導入能活躍課堂,放松心情。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思維為目的,教師根據不同的課文與題材,根據實際的教學環境,為學生“量身定做”最適合最有效的課堂導語,將會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開始,誘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的熱愛,享受語文課堂學習的最大樂趣。
一、導語藝術創新的必要性
1.導語的功能之一在“激趣”
要“激趣”,就必須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探討學生究竟對什么感興趣。一般來說,新奇的東西能激發人的興趣。人都有“喜新厭舊”的心理,因此,導語設計必須創新,不可千篇一律。這里的“創新”只是相對學生的“未知”而言。不僅指“前所未有”,還指學生 “前所未聞”。因“前所未聞”而感 “新奇”,因“新奇”而有趣。
[教例一]《道士塔》——出自某教師教案。
教師組織模擬法庭,被告,原告,法官,陪審團均由學生自己扮演。學生從課文中以及課外資料上收集罪證,并在上課前查詢相關法律條例,審判后,經陪審團的集體商議,給予原告相應的法律制裁。
[點評]這是一場生動的愛國注意教育,通過模擬法庭的審判,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課文主旨,自我融入課文當中,感受歷史痛心的遺憾,讓學生在掌握新知識外,更是得到愛國情感的熏陶,感受新的課堂氛圍。
2.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在新課改下的進步
新課改下師生關系有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被管制的關系轉變為和諧、民主、平等的新師生關系;學生學習方式由“填鴨式”轉變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由教學的主體轉變為教學的主導,是引導者、組織者、研究者。在新的教學大綱下,中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也要相映的發生轉變,所以中學語文課堂導語的創新是不可阻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應當從“新課標”文本的被動執行者積極轉變成為新課標精神的主動塑造者。中學語文教學應該民主化。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富有關愛之心和呵護之情;教師應該善于營濃厚的民主氛圍,并使課堂上始終充滿著濃厚的民主氣息和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受到一種無處不在的學習情緒的感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教師應該采用諸如對話、討論、辯論、研究、演講以及其他活動等“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和途徑,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構建一個多維的自主空間,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活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張場個性,發揮特長,充分展示才華。
二、導語類型與設計的創新
1.實驗導語法
用實驗導語新課,充分利用具體形象的直觀手段,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探求課文底蘊的強烈愿望去感悟課文中許多奧妙無窮的知識。
[教例二]《活板》。
師:帶著酒精燈,木板、松脂、蠟、鐵板、粘泥等走進教室,在學生疑竇叢生之時,請兩位同學上臺演示“活字”的制作過程。
[點評]對于這類實驗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枯燥的說明文也變得有趣了起來。
[教例三]《死海》。
師:把一只雞蛋放在清水杯中雞蛋立刻沉底了。同樣是這只機蛋,放進濃度很好的鹽水里,卻很快浮了起來。(實驗)放在鹽水中的機蛋為什么會懸浮起來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點評]學生先觀察實驗,帶著好奇心和疑問閱讀課文,尋找答案,讓學生發揮了自主學習的動力。
2.弱化科別,合理綜合導語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最后目標在于種種境界的綜合?!本褪钦f使分立的課程能產生的影響聚集在一塊兒,構成有機體系的境界,讓學生的身心沉浸其中。而相對于“教育的最后目標”,現在的學科教學還只是一條路徑,這條路徑必須是清晰的、相對獨立的,即不管怎樣“綜合”,它歸根到底要體現學科的鮮明特征。
3.科技信息、時政新聞、生活趣聞、時尚生活閑聊導語法
在課堂上用2至5分鐘時間,引出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表看法和意見,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培養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心理按摩導語法
要求教師懂得一定的專業的心理知識,并能恰當的結合所學課文給學生展示人類心靈的偉大和復雜,通過心理按摩調整部分學生對上課的厭煩情緒,也能幫助學生們減壓,輕松走進語文課堂。
三、小結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語藝術是一把為中學生打開語文殿堂大門的鑰匙,以其教學過程中首要的、關鍵的地位擔任的艱巨的任務。一個成功的語文課堂導語,它精短簡練,它內涵豐富,它形式新穎,它風趣幽默,導語是一個教師綜合素質的綜合體現,要想讓課堂導語更加完美而美好,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各方面的修養與進步。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對于生活的細心與敏感,應該有豐富的情感,有美好的品德,有健全的人格。跟上時代的步伐,大量接收時代的信息把它們傳遞給學生,把美好交給學生。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語的創新與發展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動力。
(作者單位:柳州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