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峻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0-0125-01
禮儀是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文化素養、思想道德水平的外在表現,是一個國家生活習慣、道德風尚和文明程度的反映。良好的禮儀習慣對于提高個人修養、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積極作用。對中學生來說,強化禮儀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青少年時期是他們的認知水平提高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的世界觀逐步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禮儀教育,可以為他們將來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挖掘禮貌用語,進行禮儀教育
在課堂中我會有意識地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反復地學習運用語言,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的熏陶,提升他們的個人素養,并且告知他們中西方禮儀的差異,在中西方禮儀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我們只能借鑒西方,要更多地了解我們自己的禮儀文化,多讀《弟子規》《論語》《禮教》《禮儀知識ABC》等,因為中國是禮儀之邦,幾千年的歷史,孕育了中華禮儀的精華。讓學生從這些典籍中吸取精華,獲取禮儀知識,既繼承了禮儀,又發揚光大了禮儀。這些是提高中學生禮儀水準的好教材。現代社會的一些禮儀規范,更是約束他們行為的準則,學習這些規范,有助于中學生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讀外國的一些與禮儀有關的書籍,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古為今用、西為中用。三年六個學期的禮儀知識的積累和中西禮儀文化的熏陶,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禮儀知識,明白了禮儀的內涵,而且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懂得學禮儀、用禮儀、有禮儀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從而用所學禮儀知識高標準地指導自己的行動。
二、展示禮儀風采,塑造師德形象
要求學生講禮貌、懂禮儀,首先要自己做到有禮。因為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自己的師德修養。穿著上:讓自己衣著得體、美觀適用、簡潔大方。裝扮上:淡妝素抹,美而不艷,雅而不俗。每天干干凈凈、輕輕爽爽地出現在學生面前,除了使學生悅目之外,也是對學的一種尊重。學生也會效仿著老師整潔大方地進入學校,這也表示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言行上: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老師要先做到。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要求學生的。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早退,那么教師上下班也不得遲到早退,要求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行,教師也必須遵守;要求學生尊重老師,那么我們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就應該尊重學生。
三、開辟多條渠道,促進禮儀形成
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禮儀知識,加上教師的示范作用,這還只是有禮儀的外在因素。要讓學生真正地用好禮儀,還得要內因起作用,采取多種途徑進行實踐,第一,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溝通,提出我的想法和要求,通過家長的配合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第二,通過學生的典范作用帶動全體學生,來促使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形成。在一個班集體中,一定會有一些表現突出、行為習慣好、禮儀素質高的同學。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并推選班級“禮儀之星”,把選出的同學推到“榜樣”的地位,抓住晨會、班會、周會的時機宣傳他們的事跡,請他們做示范,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號召大家講文明、禮貌,從而形成一股風氣使更多的學生學禮儀,這樣以點帶面,遍地開花。第三,用好表揚這把金鑰匙。青少年兒童,人人都有上進心,都有表現的欲望,有時教師一句表揚的話、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賞識的動作,對學生來說,都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動力,他們會因此而信心百倍地去追求行動上的完美。李盟是上屆的學生,開始進班時膽小、內向,不善言談。上課時,總是怯生生地看著我。我開始一直觀察他的言行,上課提問時,只要他有一點想要表達的神情,我馬上給他機會,但他始終不敢放開膽子。那次,我下樓,正好迎面碰見他上樓,他還是怯怯地看著我,欲言又止。我抓住時機,和藹地注視著他,并主動問他好。他盯著我輕輕地回應了聲:“老師好!”我不失時機地鼓勵他,還輕撫了一下他的頭,豎起大拇指,直到他離開。再上課時,我在全班同學面前稱贊李盟有禮貌,碰見老師主動問候,說話不緊不慢,聲音適中,禮貌得體。這一招可真靈,以后李盟同學每次碰到我都會主動且大聲地打招呼!在同學們面前也變得大方了。再后來,他變成了一個很陽光的男孩。在我的班里,同學們只要有優點,我都會抓住機會,鼓勵表揚。同學們長期生活在被別人欣賞的環境里,心情也就明亮了。所以作為老師,常把微笑掛在臉上,把鼓勵掛在嘴邊,常把禮儀帶在身上,對學生會產生無窮的精神力量的;學生繼而把這種外部力量換化成內在的精神動力,自覺地、主動地、快樂地表現自己,自然而然養成了講文明、有禮貌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