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雪
摘 要:良好的防洪治理工作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人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水利部門要從做好防洪治理的統籌規劃,制定完善的防洪治理標準,加強河道護岸和河床護底工作,合理規劃治導線,提高“點、線、面”布局的科學性等方面入手,切實加強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河道防洪治理;規劃工作;研究分析
隨著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我國城市和農村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提高。而經濟社會的發展給我國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良好的防洪治理工作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人們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將探討我國河道防洪治理主要措施,希望為我國河道防洪治理工作的發展提供幫助。
1 河道防洪治理的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水資源眾多,但同時我國又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在長江、黃河的中下游地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這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而良好的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能有效地對洪澇災害進行防范,為人們安定幸福的生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同時,我國農村的基礎水利建設還比較薄弱,和農村經濟良好的形勢相比顯得不夠協調。而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對我國基礎水利建設的發展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需要我國各級水利部門加以重視。
2 河道防洪治理規劃工作的具體開展
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對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我國河道治理的情況,相關的水利部門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防洪治理工作。
2.1 做好防洪治理的統籌規劃
做好防洪治理的統籌規劃對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水利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首先,水利部門要對當地的水利情況進行了解,特別是對河道的特點和水文情況進行掌握,并根據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制定統籌規劃方案。如果在河道的流域范圍之內有牧場、耕地等,要和當地政府、農民進行協調,為了保證防洪效果要進行退耕還林,退牧還林的工作,從而防止水土流失。其次,水利部門可以應用上堵下排的手段進行河道整治工作。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河道的上游建設堤壩,達到“上堵”的目的,而在河道的下游進行清淤工作,要保證泥沙對水流不能造成阻礙,從而確保河道的暢通無阻。最后,要在規劃中體現環境保護的理念,在對河道整治時,要兼顧河道的生態平衡,關注河道的環境保護工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選擇拓寬河道的方法會取得一定的防洪效果,但下游河道的防洪壓力會明顯增大。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水利部門如果需要進行拓寬處理時,一定要聘請專家進行綜合的研究,對下泄流量和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數據化的分析,通過多方商討,確定最終的結果。
2.2 制定完善的防洪治理標準
完善河道防洪治理標準是保證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國還缺乏統一的河道防洪治理標準,這主要是因為各地的地形和水文條件有很大不同,經濟發展也不一樣,因此需要實際考察,來制定河道防洪治理標準。在實際工作中,水利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人文文化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并進行有效的論斷,從而制定完善的河道防洪治理標準。同時,在河道防洪治理標準中,還要綜合考慮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另外,在治理標準中還要加入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
2.3 加強河道護岸工作
當發生洪澇災害時,洪水會對河岸進行強有力的沖擊,因此為了提高防洪堤岸的穩定性,要做好河道護岸工程。目前,河道護岸主要有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兩種。其中,結構性護岸又可以分為坡式和墻式兩種。坡式護岸是在護岸的上半部分主要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工織物等作為材料,在護岸的下半部分主要采用拋石和混凝土塊等作為材料的護岸形式。坡式護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護岸方式,具有較好的護岸效果。而墻式護岸則是通過混凝土、漿砌石等作為主要護岸材料形成的護岸形式。墻式護岸是一種剛性護岸,具有非常好的護岸效果,能夠對高強度的水流沖擊產生較大的抵抗力,從而達到防洪的目的。非結構性護岸和結構性護岸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生物工程護岸和自然護岸兩種形式。其中,生物工程護岸主要通過形成植被達到防洪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植被沒有形成的時候,要用大米草、稻草等能夠進行降解的材料作為護岸材料,并將這些材料鋪設在護岸的表面,防止土粒的遺失。自然護岸主要通過人工營造的自然沙灘、卵石灘等起到防洪效果[2]。
2.4 做好治導線的規劃設計工作
治導線的規劃工作也是河道防洪治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治導線指的是在河道整治工作結束后設計流量下的平面輪廓線。首先要對河道的寬度進行測量,從而計算出堤距。同時,要確定治導線的基準點,確定治導線的位置。通常確定基準點可以根據河道的走向和形式進行確定,并且要預留足夠的河寬設計位置。
2.5 提高“點、線、面”布局的科學性
在河道防洪治理中,“點”指的是重要河段的位置,通常是容易受到沖擊的位置。“線”指的是河道的岸線和堤線,通過對岸線和堤線良好的規劃,發揮天然河道的作用。“面”指的是河道的斷面和擋水面之間的關系。在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中,水利人員要從全局角度出發,對“點、線、面”的布局進行規劃,要保證“點、線、面”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有效地提高河道防洪治理的效果。
3 結束語
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不僅能夠有效地對洪澇災害進行防治,保衛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對于環境保護,提高基礎水利設施水平具有很好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相關水利部門要對河道防洪治理工作加強重視,從做好防洪治理的統籌規劃,制定完善的防洪治理標準,加強河道護岸和河床護底工作,合理規劃治導線,提高“點、線、面”布局的科學性等方面入手,切實加強河道防洪治理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飛飛.河道防洪治理規劃工作研究[J].企業導報,2011,(12):268.
[2]胡立春,薛文豪,安慧琳.我國中小河流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吉林水利,2013,(11):42-46.
(作者單位:戶縣澇河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