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關鍵詞】 初中;地理教學;情景劇教學法;現狀;意義;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64—01
一、初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在新課改實施的推動下,課堂教學急需進行改變。當前的課堂現狀表現是:首先費時多,效率低的現狀明顯,在課堂上老師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講課,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欠缺;其次是機械的記憶,理解操作的少。初中地理有大量的地圖需要記憶,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進行機械的記憶,而且效率低下。另外,有些老師為了應付考試提高學生的成績,運用劃重點的教學模式,遺漏很多的教學知識點,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散。因此,在當前的形式下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在必行。
二、在地理教學中開發單元主題情景劇的意義
1. 理論意義。初中地理單元主題情景劇的開發與應用是基于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和情境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關于構建現代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國內外義務教育階段地理情境教學研究中的一個新課題,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潮流中的一個新視點。通過將單元主題情景劇的編演與地理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為突破口,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可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重視知識的生成過程,并通過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和大量的課堂實證性活動,找到情景劇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的最佳切入點,最大限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 實踐意義。對于教師而言,初中地理單元主題情景劇的開發和應用,是課堂教學的革新之舉。它促使教師要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式與方法,學習新課程理論,吃透新課標,挖掘教材,重視集體研討教材,在動態教學實踐中督促教師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優化課堂結構,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促使教師不斷地拓展和優化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從而加速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對于學生而言,初中地理單元主題情景劇的編演過程,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個解放”,即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能談;解放他們的空間,使他們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解放他們的時間,不把他們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們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們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們自己高興干的事情。地理單元主題情景劇通過形象直觀的表演,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滿足了學生的自我課堂表現欲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地理課堂活力四射。
三、情景劇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1. 運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語言是在課堂中傳授知識最為普遍卻最主要、最基本的一個工具。教師講授知識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和課堂的氛圍。因此,教師在講授時應把課本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發揮想象力,使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 進行視聽感觀。視聽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視頻、幻燈片、圖片等形式刺激學生的眼睛和耳朵,使他們在腦中形成老師想要傳達的情景和地理表象。例如,對于風化侵蝕的現象和赤潮的現象,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學生難以親身看見這種自然現象,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來傳輸相關的信息,化抽象為形象。
3. 組織實驗模擬。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相關的實驗,就可以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程度,對學生理解知識能提供一定的幫助。
4. 回憶生活體驗。部分地理現象就發生在生活中。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性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與本節課有關的地理自然現象,或者一些特點,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難點更容易理解,而且會留有深刻的印象。
5. 設問聯想。設問是引導學生思考的一個有效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上,在課堂上利用情景設置問題,讓他們處于“口欲言卻未能”的狀態,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在探索、解決問題和在得到知識的灌輸后,在心理上得到雙重的滿足。
6. 設置矛盾場景。教師需要在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點上多加留意,設置矛盾的情景,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其中的錯誤,繼而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比較法。
7. 進行實地參觀。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帶學生到真實的情景中去感知、感受,讓學生理解真知當中的奧妙。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S[2014]GHBZ034 )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