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素芳
【關鍵詞】 幼兒教育;科學活動;開展;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2—0068—01
兒童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那么,作為幼兒教師該如何開展好科學教育活動呢?
一、自始至終圍繞活動目標設計與組織有效的活動
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操作材料、設計教學程序、運用教學指導策略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幼兒的學習特點緊緊圍繞活動的目標進行,要思考這一主題的目標是什么:是讓幼兒學習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讓幼兒通過探索了解某些現象、獲得某方面的知識?或是重在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引發其更強烈的探究欲望?總之,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從教學的目標出發,從幼兒的需要出發。
二、引導幼兒多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活動,促進幼兒智能有效發展
首先,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把要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喜歡的、愿意學的內容,并采用充滿趣味性、形象性、挑戰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式,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其次,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創造條件啟發幼兒思考、發現問題,勇于提出見解,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體會學習的樂趣。
再次,學習成功最能使幼兒感到快樂,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不僅要在了解每個幼兒的基礎上給其提供成功的機會,創造成功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幼兒一些走向學習成功的方法,使每個幼兒都能嘗到成功的滋味,獲得成功的體驗,最終促進幼兒智能的有效發展。
三、提供有價值的操作材料,使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獲得有效發展
作為探索性教學必不可少的操作材料,老師在選擇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對本次教學活動而言它所蘊含的價值;其次,選用材料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次,操作材料的選擇要考慮簡便有效,盡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最后,教師應本著“一個活動只解決一個問題”的原則來確定操作材料。
四、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
(一)巧妙地導入
1. 魔術法。這種方法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能調動老師教的興趣。幼兒都躍躍欲試,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推動下,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考,培養了幼兒的探究精神。
2. 驚險法。這種方法扣人心弦,形成強烈的反差,能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發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后面的操作嘗試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全神投入,尋找科學的奧秘。
3. 設疑操作法。這種方法以幼兒自主探索為主,我們提供給幼兒豐富的操作材料,有意識地設下疑問,讓幼兒通過實踐操作,觀察科學現象,學習、體驗探究科學的方法,發現科學道理。這種方法有效地培養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掌握科學的自信心。
(二)活動過程中采用的方法
1. 觀察實驗法。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知識經驗的主動建構者。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有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對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們要讓幼兒在各方面進行觀察,在觀察中增長科學知識,在觀察中發展幼兒的多元智能。
2. 信息交流法。即幼兒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的形式表達自己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的發現,交流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探索過程、認識和情感體驗。
3. 趣味十足的游戲法。幼兒園的特點是游戲貫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說他們的活動開展離不開游戲,所以組織科學活動也同樣要以游戲形式進行,教師的語言也要以游戲口吻去組織,要讓幼兒在玩中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發現、去了解。
(三)活動的結束環節仍要講究方式方法
1. 鎖定主題。往往在我們結束一個教育活動時候幼兒仍對此有興趣,且需要繼續深入研究下去,那么我們可以靈活地將有價值的內容鎖定,延伸活動。
2. 情景結束。這種結束形式多適用于小班。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不僅僅停留在一節獨立的教育活動中,我們要敏銳地察覺到幼兒隨時出現的探究興趣和關注的事物,生成系列的不斷深入的探究活動。要保持幼兒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發展幼兒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他們表達與交流的能力,進而讓幼兒懂得關愛環境、珍愛生命。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