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平 劉鳳麗

目前,關于本科教學評估有五種形式,即自我評估、院校評估、專業認證與評估、國際評估、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自我評估不僅列在首位,而且是加強內涵建設和管理的有效途徑,是構建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的有效抓手。實施教學工作量化評價進行自我評估是學校本科教學的評估形式之一。
一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現實意義
構建科學全面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對做好教學單位的績效考核,建立和完善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教學單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高學校整體管理水平和實現總體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教學單位作為學校教學管理的主體和基礎,其教學工作的質量、效率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從學校層面看,通過量化評價,可以使學校對各教學單位的運行和成效有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從而做到更加科學地決策和管理,促進教學管理科學規范;從教學單位層面看,可以使教學單位更直觀、更全面地明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助于各教學單位在競爭環境中準確定位,更加注重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增強本教學單位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2]。因此,積極探索對教學單位進行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業已成為高校亟待研究與解決的重要課題。
量化評價,旨在使系教學工作得到更客觀、更深入、更有效的監控,其根本目的在于關注教育教學過程的動態發展,使教學管理走向規范化、精細化、透明化、系統化、科學化。量化評價,有利于促進教學管理科學規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全面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
二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著力點
首先,科學設置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活動中指標設置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評價活動的有效進行,它不僅影響評價活動本身的有效性,而且影響評價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指標設置要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同時,要制定科學化的評價制度,及時修訂評價指標。制度規范指導著行為,量化評價體系的有效建設應依據制度定期修訂評價指標——既要對新建的指標體系根據測試結果改進,又要根據實踐活動的不斷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而改變。
其次,合理賦值量化評價比重??茖W的指標賦值是增強評價活動的重要保證,因此要具有合理性和客觀性。即指標賦值應該對重點強化的行為賦予較高的比重值,不重要的行為被賦予較低的比重值;指標賦值不是主觀隨意設置的,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在科學調查的基礎上來設定,減少偏見性和主觀性,科學、準確,使指標所承擔的數值比重更好地引導教學單位的教學行為。
第三,評價形式與內涵發展協調。評價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形式化的方式促進院系教學活動的實質性發展。如果評價的形式未能與教學單位教學活動充分結合就會影響評價的效果,甚至會違背評價的目的。所以,評價中將把評價的形式與教學單位的教學活動密切結合起來是評價活動應著力考慮的問題。
三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指標體系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如果不能衡量,就無法管理”,我們認為,量化考核是構建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的有效手段,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教學單位教學工作量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至關重要。它能夠從總體上把握各教學單位的教學狀態、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學??傮w教學工作水平的問診把脈提供最為直接、客觀的事實依據。
實施教學工作量化評價,應從學校的客觀實際出發,建立一套既符合學校現狀,又能呈現各教學單位工作特色,可供實際操作的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要具有導向性、可比性、可測性、可行性,且要分清主次、有所側重。現以廣東金融學院為例淺談量化評價指標的主要內容及應側重的原則。
1 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
我校教學單位工作量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包括黨政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養績效五個模塊。該指標體系采用百分制,每個模塊100分;評價后,根據權重再折合為100分。其中黨政管理工作占10%,教學工作占50%,學生工作占20%,科研工作占10%,人才培養績效占10%。評價指標體系詳細設計了各大項其子項的評價內容及評價標準,每項評價標準賦予相應的權重,使用時按各項評價標準可量化程度,分成若干不同的量化等級進行計分。我校教學工作量化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2 量化評價應側重堅持的原則
(1)側重以定量為主的原則
量化評價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側重于以定量為主的原則,主要通過指標賦值來實現。能夠通過做材料完成的少賦值,必須通過扎實工作才能完成的多賦值。例如,課程建設中的課程建設規劃設定為2分,而網絡課程建設及上網實現共享則設定為4分。
(2)側重突出教學工作權重的原則
高校必須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增強教學為重、教學為先的意識,在推進體制改革和政策設計過程中,從各個方面均體現以教學為中心的方針。教學工作量化考核評價體系總值100分,其中教學工作就占50%,突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
(3)側重突出教學過程管理權重的原則
量化評價不僅要重視評價結果、更要注重評價的引領導向。我校在教學工作的建設與管理評價指標設置中,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占31 %、教材選用與建設占12%、教學質量監控占18%,而教學過程管理占到了39%,充分發揮教學單位量化評價工作的引導作用,促進各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走向科學、規范。
(4)側重突出教學薄弱環節又難以推動的工作的原則
學校工作依據“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評估原則,通過量化考核對教學薄弱環節而又難以推動的工作予以重點關注,如,教學工作中考核項中,教學建設與管理占65%;實踐教學建設與管理占27%;省級以上教學項目與獎勵占8%。不同子項的指標權重傾向于對這些薄弱環節的考核,以此推動教學建設逾越溝壑,力求錦上添花。
(5)側重以均衡激勵為主的原則
學校對教學單位分為五個檔次進行激勵。在試行階段,學??己瞬扇〉哪J绞菍己顺煽兦皟擅南到o予獎勵,對考核成績后兩名的系給予系領導降減一定的獎金。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教學單位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在后續運行階段,學校采用增量的模式進行激勵,按排名給予額外的獎勵,排名后兩名的系不給獎勵,真正做到全面考量,均衡激勵。
四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組織架構及運行機制
1 組織架構
考核評價工作是在學院領導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學院成立考核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考評工作;考評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人事處,負責考評具體工作。
2 運行機制
在考核階段,考評辦細致分工,統一思想、統一標準,通過解讀指標、核對數據以及溝通協調各系與各相關部門的工作,確保數據審核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考核程序的主要流程:各系自評;考評辦按指標體系分教學、科研、學生、黨政工作四個組到各系核查自評情況;各組根據核查情況和相關職能部門材料計算各系分數;考評辦研究各組核查情況;考評辦公示各系初審分數;考評辦對各系提出的疑義進行復核;提交院長辦公會審議。
考核后,依據考核方案分檔次對教學單位給予獎勵。
五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的實施效果
教學單位工作量化考核凸顯了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在教學質量管理建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1 促進教學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工作的開展, 可以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日臻完善。相應的要求各教學單位建立完善聽課、議課、教研活動、教師進修、學生評教、考試考查和教學檢查管理制度, 逐步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例如,各教學單位為完成考核工作,整理完善了許多教學基礎性文件,其中很多都是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中專家提出的薄弱環節。這對于我校接受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將起到有力的支撐作用。
同時,也進一步規范了各系的教學管理工作??己斯ぷ饔捎谏婕暗礁鹘虒W單位的集體榮譽和教師的個人利益,因而受到各教學單位的高度重視。為此,各系對于教學管理工作做出了積極調整,教師的工作態度也得以積極轉變。工作態度更為主動、嚴謹;工作程序更為規范、有序,工作任務追求質量、高效。以調停課為例,考核后的調停課申請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2 增強教學項目的建設意識
教學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我校比較薄弱的環節,本評價考核指標涉及了絕大多數的教學建設項目,也涉及了許多學生項目,使得各教學單位更加重視本系相關的教學項目申報及建設工作。用教學建設帶動教學單位諸多工作的深入開展,注重增強教學內涵,這必將對學校整體教學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 建立起良性的競爭機制
有競爭才有活力,考核使得各系之間自然地建立起一種競爭關系,促使各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管理、教學建設、學生管理等各方面下功夫;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責任感,促進個性教學的展開和教學特色的形成,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效果。
六 教學工作量化評價應注意的問題
1 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適時引入第三方評價
定量考核是加強教學單位工作目標管理的有效手段,為了減少人為因素對考核的干擾,體現考核的公平、公正,應當堅持可量化指標的設置,這樣操作起來相對于定性的考核既簡單,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但在量化過程中,要盡量以具有共性的指標衡量各系工作,因學科特點不同、專業領域不同、學生素質不同、辦學歷史不同等諸多不同,使得各教學單位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如何在同一指標體系中公平地衡量各系工作,需要認真研究。對于必須考核,又沒有共性的指標,可進行科學、合理地折算。
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人才培養,在評價中一定要防止重分數、輕分析,重結論、輕過程的傾向。因此,對于無法量化的必要指標,在考核時應當引入第三方評價[3],連續跟蹤,得出更為全面、系統的教學單位工作評價指標中的相關數據,為教學單位工作評價、專業調整、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同時要在對教學工作實行量化評價的基礎上,加強對考核結果的定性分析,并及時反饋到管理過程之中,不斷完善量化考核的辦法,促使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2 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注重加強內涵建設
評價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要求評價指標要保持相對穩定。同時,在此基礎上,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要根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及工作重點,及時增減考核項目,以使評價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具體運行中,要根據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各教學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對指標進行刪減、修改、細化和增加。沒有體現出區分度的非必要指標要予以刪減;不合理的指標要予以修改;過于籠統的指標應予以細化;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指標可予以增加。同時,為了讓各教學單位更加容易理解指標體系,應出臺考核細則,詳細說明該指標的評分依據和評分標準,引導各教學單位注重加強教學內涵建設,真正實現以評價之形式達到促進內涵建設之目的。
3 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做到剛柔相濟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學校規章制度是“學校所與立之大本”,是師生“共同的約言”。一所好的學校必須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特別是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穩住生源、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塑造良好社會形象,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體系。量化評價就是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監控環節。
但管理的真諦在于發揮人的價值和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因此,高校教學管理既要加強制度管理,又要實施人本管理,把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有機結合起來。以人為本是學校制度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制度建設是學校實現人本管理的保障;一個強調紀律秩序、要求標準,是約束和激勵化的管理,一個強調人文關懷、人文情感,是人本化的管理;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有機整合起來,才是現代學校管理的最佳途徑,才會使教學管理機制高效運行,從而更好地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保障教師的健康發展。
眾所周知,高校教學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僅靠制度與評價就能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和質量。量化管理可行但要適度,既要看到表層化的量,更要兼顧質和成效。要使量化管理“揚長避短”,在利弊之間實現動態平衡。同時,需要學校管理者在實踐操作層面植入“人性化”元素,更多地體現全體學校人的教育教學需要。因此,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應該將制度管理與人本管理結合起來,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立足于“制度管理,以法治校”,剛柔相濟,實現二者的融合統一,從而有效地調動教職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學校管理的最優化。
綜上所述, 學校實行量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走向科學化的重要舉措,學校對教學單位進行教學工作量化評價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實踐證明, 我們制定的量化評價表是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采用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我們深知,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學質量測評中需要探討的問題還很多,特別是定性與定量的關系問題還很值得研究。因此,高校必須要依據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嚴格遵循教育教學工作的規律,結合影響評價的因素,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力爭使評價指標體系更趨科學合理,發揮量化評價在整體教學水平提高過程中的積極促進作用,努力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張建祥.高等學校辦學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 教育研究, 2015(02).
[2]伍建橋.高職院校系(部)教學管理工作綜合量化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5(09).
[3]馬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第三方評價體系探索研究[J].科技風,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