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
摘要:新媒體時代互聯網成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新媒體的交互性多元化對學生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新媒體,提高大學生的新媒體素養構建大學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掌握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價值觀
“互聯網+”,這個當今社會最火爆的新業態,已經在各方面對人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而作為同互聯網聯系最緊密的傳媒業,“互聯網+”的實行早于大多數行業。隨著“互聯網+傳媒業”這意料之中的聯合的深入,現代傳媒開始進入“新媒體時代”。
從定義上來說,新媒體(New 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微信和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廣泛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都產生了較大影響。作為最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網絡環境中不良信息的影響,加上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式的多樣性和不可控性,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困境,科技的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媒體,互聯網,這兩種產業最大的受眾群都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群體,而融合兩者的新媒體的誕生以及飛速發展,更是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群體價值觀的形成。自然,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存在和發展都具有其自身的時代背景及意義,科技的發展本身也可以帶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新媒體面臨的機遇主要有以下幾點:
1、便利的傳播途徑,信息接收方式由被動變為主動。媒體的數字化以及智能化手機這個載體使得人們接收新聞信息不再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隨時隨地都能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用戶群體自主性的提高讓信息的被接受度也大大提高,不同類型的用戶更多的搜索自己喜好的類型的新聞,因“投其所好”,對于此類信息的接受方式也從被動變為了主動。
2、信息多元化。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得以往受到極大限制的信息傳播逐漸透明化,利用一些軟件,全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都可以接收到,而這也極大的滿足了用戶因個體差異造成的對信息差異化多元化的需求。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極大的提高了便利性和趣味性,但同時消極作用的顯現也愈發明顯:
1、思想易受引導,學校思想教育阻礙增加。新媒體時代的特性決定每一個自然人一起成為了這種新型媒體結構的一員,并且職能也有別于過去以往只作為單一的信息接收方的普通用戶也可以成為信息發布方。這種改變在某種意義上減少了不同階級職業之間的差異,使社會大眾在同一個平臺似乎享受相同的權利,但因缺少限制,也讓部分思想極端份子有了可趁之機。大量的煽動性言論隨處可見,而作為思想還未完全成型的并且擁有一定叛逆心理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引導,從思想上否定某些事物,甚至導致反社會心理,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2、部分媒體嚴重失職,消極影響遠大于正面。新媒體時代為許多非官方媒體提供了發布信息的平臺,互聯網+的獨特模式也讓媒體人的收入來源更加多樣化。但正因這種“有利可圖”導致許多媒體僅著眼于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對于當事人以及以學生為主的用戶群體造成的長久的甚至是永遠的心理上的傷害。作為禮儀之邦,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都是樂于助人,熱心幫助他人,才能共建和諧社會。但是在新媒體時代開始的這幾年,網絡上被爆出更多的都是當意外發生,現場的眾人紛紛拿起手機拍照錄像,而不是上前搭救。無可否認的是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發生重大改變,社會變得愈發冷漠,但這其中作為向公眾發布信息的媒體又該承擔多少責任?如果不是部分媒體在意外出現之后出高價獲得現場的視頻,那么會不會就會有旁觀者放下手機,及時上前搭救。
針對這些問題,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就應采取一些措施來更好的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一些改變是非常必要的:
1、尊重差異,不再強硬的灌輸。世界上最困難的事,不是要把別人的錢塞進自己的口袋里,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塞進別人的腦子里。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大學生們勢必存在更多元化的思想,作為教育者不應單純的用對或者錯去判斷一個人的思想,因為絕大部分思想都沒有所謂的對與錯。應該在尊重思想差異的同時更多的教導學生如何去辨別一條信息的真實性,如何更健康的在新媒體時代生存。而不是讓所有學生固守陳規,用傳統的方式去強硬的將一些思想灌輸給學生。中國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用一些制式化的東西磨平了學生的棱角,個體的差異導致的價值觀不同無可厚非,不應把標準化為同一個,只要有理有據,就不應該片面的去否定。應該允許學生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即使有別于書本希望學生接收的也不應該一票否決。
2、學校教育和新媒體教育雙管齊下。新媒體應成為學校思想教育的新載體。以往我們都喜歡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非常重要,但對于大學生來說,遠離家庭的獨特環境導致家庭對其的影響已不如幼年時代,而現在充斥在學生周圍的新媒體工作者們在很大程度上在學生的價值觀形成上起重要作用甚至超越學校的存在。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抱怨思想教育難做,這不是簡單的一句“叛逆”就可以解決的。我們應該看到叛逆的原因而非是否存在。舉例來說,作為禮儀之邦,一直以來中國的教育都把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放在重要位置,這自然是很好的,但是社會所反映出的殘酷的現實又似乎狠狠的反駁了老師一直希望學生相信遵守的。在年幼時,更多的是學習基礎的文化知識,而進了大學之后,就是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階段了,試想在這種重要時刻,學生們卻發現學校所教育的和現實大相徑庭,那個一直以來學校老師構建的美好友愛的社會和看到的完全不同,那種落差讓我們如何要求學生完全聽從學校的教育。所以只有當學校和新媒體雙管齊下,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這不是指媒體就不應該暴露社會的黑暗面,而是媒體也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要只為那一點熱度肆意散布未經證實的謠言。就像匹諾曹,人們都以為他只會說真話,很多人也以為,記者只會傳達事實。可無論是匹諾曹還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所以,他們應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他們應該更謹慎才對。但是很多時候,媒體錯就錯在并不懂得這一點,無所謂真假,只要有熱度,媒體甚至在一些意外發生之后帶頭煽動人們去妄加猜測評論,很多不明真相也還不成熟的學生就一味的去跟風,他們從不知道,自己的輕率,可能毀掉一個家庭,也將學生的思想引導向了不好的方向。所以不止是從事教育工作的才是老師,媒體其實也是老師,兩者都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
總之,只要我們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體,就一定能將我們的大學生引導到一條健康的積極的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