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聰
【關鍵詞】 語文教學;背誦能力;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2—0088—01
背誦是語文教學重要的基本功訓練項目,背誦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學生積累、豐富知識的重要手段。背誦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背誦自古有之,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然而對于學生如何去背課文,不少教師卻很少去指導,更不肯花課堂時間去指導。那么,教師該如何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達到背誦目標,提高學生的背誦能力呢?
一、激趣競賽
小學生多數時候喜歡跟著興趣走,如果一味地讓其苦讀苦背,必然使學生感到乏味,甚至反感。如果能在背誦中適當開展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品味賞析重點句段,并在此過程中確定學生喜歡的內容,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段落值得背誦。如,在《安塞腰鼓》的背誦中,筆者給學生設定時間,并開展小組比賽背誦。
二、目標分級
教學要講究目標分級,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背誦指導也是一樣。如,在教學《在大海中永生》一課時,筆者規定,凡是能背下來兩節的學生算是完成任務,能背下來三節的學生獎勵一顆“五角星”,能背下來四節的學生獎勵兩顆“五角星”,能背誦全文的學生即可成為全班的標兵,奉為全班學習的楷模。教師應將背誦的任務分成不同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完成任務,找到自己的位置,跳一跳摘到桃子。
三、因材施背
背誦是一種極具個性化的學習活動,有些學生往往會在實踐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教師在指導背誦中要善于發現,發掘學生的獨特性。有位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背會了《海上日出》的全文,筆者發現他是將海上日出的特點分成幾幅連續的圖畫來幫助記憶,這種方法簡單、實用,使全班學生深受啟發。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板書從前到后的順序,想象課文內容,練習邊想邊背。很多寫景記事類的課文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背誦,有些內容含蓄、意義深刻的課文則要先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后再背誦,會更簡單些。
四、彈性選擇
新教材在背誦訓練時,摒棄了原來的指標,變成了“背誦你喜歡的課文或段落”,這表現了對學生自我體驗的尊重,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些課文內容學生一下子不能理解,要靠生活經驗的不斷積累才會有所感悟,背誦就是要學生先把課文記下來,藏在腦海里,靠多讀來感悟。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后,要聽教師有感情的朗讀。教師在朗讀時速度要慢,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朗讀要有感情,引導學生入情人境。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頭腦中將文字變成畫面,加深印象,鞏固記憶。
五、“背”“寫”結合
要堅持“背誦”和“寫”相結合。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住,把一些重要的事用筆記下來是很有必要的。背誦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和表達四個環節,且背誦主要是一種記憶活動。要提高背誦效率,必須掌握記憶的特點,在這四個環節的優化上下功夫。有時一篇詩文當時能馬上背誦下來,但再過一段時間便很容易遺忘,要想記住就要再背誦。對背誦了的詩文用筆寫下來,能有助于提高背誦效果。“寫”可以刺激大腦的記憶,我們應當引導學生背誦課文時要讀出聲音,邊讀邊寫,背誦后再默寫,把視、聽、讀、寫結合起來,加強對詩文的背誦效果。
六、教師引背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試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讀,教師也讀,而且最好是邊走邊讀,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教師甚至可以和學生比賽,看誰讀得準、流利。教師背誦時一定要放慢速度,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對易出錯的地方還要加以強調,哪個地方學生沒跟上,還應要求學生在書上作標記,背完后動手寫一寫。引背能引導學生集中精力去背、去想,避免嘴在動、心已飛的現象,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背誦”這一重要教學環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不斷地調動學生的背誦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又是學習的動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化被動為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