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
摘 要:企業家依靠自身的天賦和后天的學習、社會大環境的鼓勵以及企業內部機制的鼓勵和約束而實現成長。這些具有潛力的企業家在被發掘出來后,通過改革和創新實現企業以及社會的發展。決策者不僅僅應當鼓勵企業的發展,也應該關注企業家成長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改善教育和培養機制,完善現有企業晉升和激勵制度以實現企業家的自我發展。
關鍵詞:企業家;教育;激勵;約束
中圖分類號:F27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2-0108-02
在撰寫本文時,首要的任務是如何清晰地解釋“企業家”和“成長機制”這兩個概念。在日常語境中,“企業家”和“成長”的使用都比較隨意,可以指代許多對象。本文所分析的企業家是指企業的最高經營管理者。結合我國的經濟體制,目前這一群體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所有制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企業等的開辦者和高層領導人,集體所有制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等等。”這一個群體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企業發展的舵手,對于企業至關重要,對于地區經濟的發展也非常重要。在熊彼得的內生動力框架中,企業家不斷通過努力打破原有的狀態,推動人均收入的增長,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一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企業家。不同的人群在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同,作為企業家,他們的職能是通過生產新知識以促進社會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家是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的推動力。中國的近鄰日本和韓國的經濟騰飛中都能發現一些優秀的企業家的身影,比如日本松下集團的創辦者松下幸之助、日本軟銀集團的孫正義、韓國三星的李秉哲、現代集團的鄭周永等,都是本國經濟發展史中的傳奇人物。
提到企業家,我們常會看到關于他們的奮斗史的報道。的確,企業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個人都是從普通員工成長起來,繼而發展成為一個企業的領軍人物。他們的奮斗史是精彩的。但本文關注的是企業家成長起來的內因和外因,即企業家的成長機制。所謂企業家的成長機制是指“便利于全體社會成員充分發揮能動性的制度條件和文化氛圍。”企業家的發展有自身的內因作用,也有受到外因的影響。這是本文探討的核心。企業家的成長需要什么樣的機制,以及我國目前的環境和相應的制度對于企業家的成長機制有什么樣的缺失,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改進以促進企業家的成長。這將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內容。
一、企業家的成長機制
(一)企業家成長的個人內在因素
1.天賦的重要性
企業家究竟是天生的還是依靠后天培養的?各種企業的起起伏伏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企業家的天賦有時候是無法在后天培養起來的。雖然從事行為學研究的學者用實驗和數據駁斥這一觀點。但我們依然無法否認天才型企業家的存在。
企業家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群人呢?簡單地說,他們是一群每天面對風險的人。也許通過學習,一個企業管理者能夠知道如何計算出風險,能夠借助理論的幫助做出規避風險的決策。但實際上,通過理論所分析出的風險和現實生活是不一定重合的,而借助于理論工具所做出的決策也不一定是正確。在這樣的客觀背景下,企業家的直覺和判斷能力變得非常重要。他需要對市場、利益和風險產生警覺,要在普通人熟視無睹的地方發現商機和也預感到危機。而這樣的警覺和洞察力,不一定能依靠后天的培養所產生。比如美國億萬富豪哈默,他敢于打破常規,從危機當中發現市場,尋找商機,這樣敏銳的洞察力和直覺便是天賦的體現。①
2.教育的作用
對于企業家,無論他們的天賦能力如何,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無論是天才型還是后天型的企業家,都經過了教育,以塑造知識體系,建立對于自身認知的基礎,形成對于世界的基本判斷。這對于一個企業家的培養來說至關重要。
與接受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也是孕育企業家的重要機制。從同一條起跑線出發的人,為什么在數年過后,有些人成為企業家,而另一些人則遠遠落后呢?這與在實踐過程中的自我發現有關。通過不斷地在成功中積累經驗,在失敗過程中吸取教訓。這一過程可以幫助那些有成為企業家潛能的人,無論是先天型還是后天型,發現自我,從而脫穎而出。
(二)企業家成長的外在因素
1.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企業家所處的社會大環境主要包括市場環境、投資環境、政府政策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四項。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直接影響著企業家的作為及成長,促進著企業家的自我發現。
新中國成立前,在實業救國、謀求富強的社會環境下,我國涌現出一批具有現代企業家特征的民族企業家。他們在群眾性的愛國熱潮環境下,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他們也受到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的限制,在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以及戰亂的夾縫中成長。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進入計劃經濟時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對新中國擺脫長年戰爭造成的混亂局面,快速恢復和發展經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不利于中國企業家的成長。
改革開放后,在經濟體制的改革這一社會背景之下,一部分群眾實現了職業的轉換。他們敢于,更善于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勤勞奮斗,獲得了比普通群眾更多的社會資源,并且這樣的資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積累成為更多的資源。在這一過程中,這一部分轉換了職業的群眾成為一個新的階層,即企業家。
這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史充分地展現出社會環境對于這一個群體的出現和發展都是一個重要的外在動力。
2.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
企業家的成長依賴一個重要的外在牽引力,就是企業對于企業家的激勵。企業家的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公平的薪酬制度、良好的競爭環境和個人發展機會,以及和諧積極的企業文化。有效的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激發潛在的企業家潛力的發揮,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業家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企業家的內部成長機制還包括有效的約束機制。企業家面對風險,承擔壓力,同時也面對誘惑。目前,對企業家的約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監督企業市場行為的政府、以消費者為代表的社會輿論的監督和企業內部機構的監督。長效的約束機制可以防止企業領導層化企業權力為個人權力,規范企業家行為。
上文分析了實現企業家自我發現的兩個要素。這兩個要素缺一不可,相互聯系,共同促成企業家價值的自我實現。其中,企業家的個人能力是內核,外在環境是動力。
二、現有成長機制的不足和改進措施
目前的社會發展強調創新創業,政府的宣傳和鼓勵已經為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創造了寬松而積極的社會環境。然而就成長機制的其他幾個要素還有不足之處和改進的空間。
(一)重視并改善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通過教育可以獲得系統的認知體系,這對于企業家的自我發現至關重要,對于企業家的發展也是舉足輕重。但同時,我們也需要反思為什么現在社會上有人重提讀書無用論?這與教育的自身質量有關系。現代教育體系中,除了在培養高級研究人員的時候,教育機構鼓勵創新和自我發現。在其他大部分時候,我們看到的教育機構的主旨是把僵化的知識以“最經濟、最節約的方式傳遞給后代人。這就要求以大致接近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對后代人進行標準化訓練。”秉承這一理念的教育機構,培養出一大批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勞動者隊伍。但是卻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們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缺乏這種精神,企業家是很難做到自我發現的。
(二)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激勵
在前文,我們已經提到了激勵機制對于企業家的自我發現的重要意義。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激勵機制。但是筆者認為,現在的激勵機制尚不足以發揮企業家自我發現的全部潛力。首先,經濟激勵上,標準不明確、方法不科學,以及對于員工培養的投入不夠。其次,在精神獎勵上比較缺乏,即使是有精神激勵,更多的也是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職業道德教育上,真正的激勵作用有限。
科學而完善的激勵機制需要有經濟激勵和精神激勵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激勵機制要用完善而透明的制度保證激勵的公平和公正。其次,激勵標準要科學,物質獎勵要真正能夠體現被獎勵者的價值。同時,激勵的范圍要擴大,特別是針對年輕員工培養的投入力度需要加大,只有好的培養機制才能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新的企業家后備力量。最后,精神激勵的重要性應該得到正確的看待,不能重經濟輕精神,更不能用思想教育取代精神激勵。精神激勵的方法和形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創新,實現精神激勵的方法革新。
(三)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約束機制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而現代公司治理也強調企業的法治化管理。隨著一大批國內優秀企業境外上市,并將關于企業內部約束制度的國際經驗帶回中國,我國的企業在擺脫陳舊的依靠人力的管理模式上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具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實踐中的貫徹以及監督和檢查都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通過加強產權、管理權以及內部監督制度以健全約束機制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實際上,如何將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建立得更為制度化,擺脫依靠個人權威,經驗的陳舊模式,不僅僅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同樣在摸索其中的規律。
三、小結
筆者認為,企業家的成長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以創造能發現個人能力的教育體制,能激勵企業家自我發現的企業內部機制以及能促進企業家自我發現的社會環境相結合的企業家成長機制,將會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建文.云南企業家產生機制及成長環境研究[J].學術搜索,2014(2).
[2]熊彼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M].吳良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劉培林,張鵬飛.發展的機制:企業家和創新者的自我發現[J].比較,2014(3).
[4]李丹.試論企業內部激勵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J].電力技術經濟,2003(5).
[5]趙賀春.企業內部約束與激勵機制研究[J].冶金經濟與管理,2006(3).
[6]錢塞紅.完善企業內部分配激勵機制的措施[J].財經界,2015(12).
[7]張清遠.健全和加強公司制國有企業監督約束機制的若干思考[J].求是,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