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
“賞識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質教育好理念,能保護學生成長的天賦,激發學生內心的潛力,把成長的快樂還給學生。如何做才能使“賞識教育”教學模式在藝術課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從思想上,要了解“賞識教育”的內涵
“賞識”它是一種思維視覺,即用賞識的眼光看世界,是一種凡是發生,往好的方面想的積極的思維方式,同時它又是一種欣賞的心態。
“賞識教育”,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方法。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用肯定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和可貴之處,并予以充分地激勵和引導,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激勵,使其更好地認識自我、發揮潛能、最終實現自我發展的一種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其精髓在于學會賞識,即教師要能夠找到表達愛的方法和藝術,把對學生的愛具體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的愛。其關鍵是面向全體學生,通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樹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賞識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它源于教師對學生無條件的愛,發現并遵循學生的生命成長規律,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幸福健康地發展。
二、從行動上,要賞識學生,在賞識中發展學生
1. “賞識教育”的基礎——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和職業修養。我就經常告訴學生們,他們在我心里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樣,讓他們感受到學校也有家的溫暖。學校舞蹈隊的孩子們為參加市、區少兒花會比賽,利用休息時間辛苦排練,我會經常自帶一些糖果來鼓勵和獎勵她們,這樣有愛的團隊在比賽和演出中成績優秀,捷報頻傳。當然,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能力也不不盡相同,性格各異。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做到欣賞每一個學生,用“愛”關心他們,用真心包容他們的所作所為做出正確、客觀的評價,對其不正確的思想行為進行及時的引導。
據調查,現代中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不是“事業型”的,而是“朋友型”的。他們渴望與教師建立起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渴望能與教師進行心靈的溝通,他們希望自己的老師是和藹可親的人,是能夠與他們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的“大朋友”。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主動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他們談心、聊天,敞開自己的胸懷,接納學生的一切,善于觀察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盡可能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思想與行為的動向,力爭從各個角度全面的了解學生。只有這樣做,才有可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由于平時溝通和輔導時間較多,去年那屆畢業生一直稱呼我為“女神”,我也是美美地回報以微笑。記得畢業體育考試長跑時,大家都十分緊張,九(3)班的一個同學提議要“女神”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為他們加油——我喝過一口的礦泉水,一人一口地傳下去……說是喝了女神的水定會跑出好成績,頓時緩解了當時緊張的考試情緒。每每這樣幸福的情景都讓我欣慰不已。
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首先就要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就要給予學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語言,信任的手勢和信任力量。信任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通道,即使學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時,也不要感到失望,不要進行體罰或變相體罰,否則會給學生身體上、心靈上,造成一定的傷害。其次,要少指責,多鼓勵,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關心,少否定,多肯定,使他們感到老師并沒有拋棄他們,從而喚起他們的自尊自愛,自強。可見,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與“賞識教育”是相互貫通的,必須在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實施“賞識教育”,“賞識教育”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2. “賞識教育”的關鍵——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在教育教學中,有時我們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欣賞的話語,都會使學生感到你對他的鼓勵和贊賞,成為促進其進步的強大動力。例如,學生崔海媚是一名初二從外校轉學來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剛來時,違反學校規定帶手機回校,晚上上網玩游戲白天上課打瞌睡,不及時完成作業,從不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面對她的表現,我沒有批評反而肯定了她上音樂課比較“認真”,并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為她喝彩。由于“賞識”給了她精神上的滋潤,使她產生了自信,擁有了積極爭取成功的心態。此后,她為表現得更好而絞盡腦汁。為讓老師賞識,聽課越來越認真。正是在這積極賞識的氛圍中,她對除音樂外的學習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任課教師都評論說是像“突然變了個人”似的,成績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