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含 祝敏
【摘 要】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筆者通過校內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以常德市四所高校大學生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形成了完整詳細的調查報告,發現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臨著新問題。本文分析了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對于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問題 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本、專科生和研究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快速過渡,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挑戰,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戰略工程。認真研究和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問題,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造就具有堅定理想信念的合格人才,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學校老師的指導與支持下,常德市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調查課題組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校內進行走訪、實際問題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實踐分析、圖片取證、查看相關影視資料、集體組織討論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對我市四所高校(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同德學院、常德高職學院、湖南幼專)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進行滾動調研,以持續、系統地獲取我市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的基本資料。我們對四所高校進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現狀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8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調查對象包括理、工、農、醫、師等不同院校的各個年級大學生。
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胸懷遠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強,樂于接受新生事物。但是,在總體健康向上的格局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政治觀念淡化、入黨動機趨向實用、宗教信仰問題開始凸現、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心理問題日漸增多等,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
二、原因分析
進入新世紀,國際國內形勢正在發生著日益劇烈的變革,這些變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處在變革時代的青年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圍變革的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其思想狀況也在隨之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變化及影響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予以密切關注的。因此,本次調研著力把握了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要因素,歸結起來主要有:
(一)外在環境
1.國際國內政治環境
現實表明,人們在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參與政治活動,接觸各種政治現象和政治問題。特別是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都會對人們的思想產生影響。調查顯示,在問卷中,第1題關于“您對一些國際或國內新聞中報到的事件,你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5.75%的同學表示會去多多關注并比較客觀地分析,44.38%的同學表示會看一些報道并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分析,14.25%的同學表示往往不能全面地看待,10.25%表示不怎么去思考,25.38%表示根本不會花時間考慮。
2.社會環境
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正在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特別是隨著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校擴招以及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都使得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發生著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并對其思想狀況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同時,隨著現階段社會存在的多樣化發展趨勢,特別是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的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以及就業方式和收入分配的多樣化等,必然導致人們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多樣化。紛至沓來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正在改變著大學生成長的思想氛圍,從而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調查顯示,問卷第17題關于“您認為學習思政課對您將來的職業規劃與人生發展的作用?”26.25%的同學認為有很好的長遠發展指導作用,62.00%認為提升了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能力,5.75%的同學認為只對考研、考公務員等資格類考試有用,9.38%的同學認為沒有作用。
3.大眾傳媒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工具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播和普及程度。特別是網絡等新載體、新媒體的出現及其在高校的廣泛使用,極大地擴展了影響大學生思想的信息來源。調查顯示,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要途徑和方式,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通過班級開展民主生活會、通過網絡論壇進行教育、通過開放講座、通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其他。因此,網絡媒體信息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不容忽視。
4.學校教育教學環境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成才的重要環境,大學生對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學校環境、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教師的素質、水平等十分關注。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對現在的思想政治課的喜歡程度是一般,對現在的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和效果是一般滿意,政治課留下的印象是記憶、背誦、空泛、講大道理,當前思想政治課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低,任課教師照本宣科,缺乏創造性,任課教師大多數以思想灌輸者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中。
(二)內在因素
青年大學生正處在個體生理、心理迅速發展并趨向成熟的關鍵時期,其身心的發展變化以及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促使大學生更加關注自我發展,渴望實現人生價值。不同個體的身心特征也是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一個重要內因。調查顯示,對于問卷第9題“如果您對任課老師的觀點有不同的看法,您會怎么樣?”32.25%的同學選擇主動和老師交流,闡述自己的看法,21.88%的同學選擇期待和老師交流,但不會主動,20.00%的同學選擇和同學交流,對老師的觀點進行討論,6.38%選擇接受老師的觀點,把自己的看法藏在心里;第12題“您認為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義在于什么?”29.13%認為是必要的意識形態教育,37.63%的同學認為有益于大學生提高自身修養,21.38%的同學認為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理論水平,11.88%的同學認為僅僅是教學環節的需要;第15題“您認為學習思想政治類課程對我們自身是否有幫助?”30.13%的同學認為幫助非常大,26.00%的同學認為比較有幫助,18.50%的同學認為幫助不是很大,7.50%的同學認為沒有任何幫助,17.88%的同學認為說不清,因人而異。
三、對策的探究
(一)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師生間互相質疑、問難、求異
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才能使學生們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擺正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創設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構建心靈溝通、互相信任的平臺,可以通過與學生談心交朋友、坦誠地交換意見等渠道,使學生真切地感到教師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一面,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另外,教師要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的回答多鼓勵、少批評,對持有錯誤觀點的學生耐心地加以正確引導;對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讓他們心平氣和且有效地去進行研討。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才能集中精力,努力認真地去學習,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會主動發現問題,激發自身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識結構的過程,帶著問題主動地去學、去嘗試、去探究,才能不斷進步。因此,針對在學習過程中,政治課教材理論性、系統性較強,沒有生動的描述和精彩的情節,比較枯燥乏味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在教學中進行互動,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去學習,如可采用講故事、對問對答等形式。另外,老師的教學藝術、引人入勝的導語,生動優美的教學語言,都會對學生產生濃厚的吸引力,從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發散思維思考問題
突破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潛力能在更廣闊的空間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施展。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死記答案,對同一問題、同一材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使學生對同一個問題(或材料)產生多樣、新奇、獨特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或得出不同的結論。
2.聯系時政熱點,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這樣一來,既鞏固了相關知識,又積累了新知識。
3.注重學科間知識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在融會貫通中產生能量,讓學生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用全新的角度和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我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4).
[2]李黎,陳忠根.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效益及提升[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1).
[3]藍少鷗.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辯證觀[J].人民論壇,2010(06).
[4]湛紅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J].社科縱橫,2009(03).
[5]劉金明,左永強,師春祥.構建和諧大學校園,創新思想政治工作[J].文教資料,2010(03).
[6]趙萌,都基輝.當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問題與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