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麗娟
當狂飆突進式的語文課程改革轉入理性思辨的時候,讓語文課堂回歸本真無疑成為時代的呼喚,構建優質高效的課堂無疑成為我們老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正確把握學情,周詳教師的課前預設和課堂的生成
學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出來的個性的差異。因人施教,眾所周知,但在教學時老師往往忽視了這點。“好風憑借力,送我入青云”,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游刃有余地把握學生的“東風”,又何愁不能事半功倍呢?如:《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學情調查:
1. 這篇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
2. 你是怎樣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
3. 讀完全文你還有什么問題或困難需要提出來嗎?
通過學生學情調查分析,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態及感性認識水平有了解,為教學目標的設定打好基礎,確定重難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踐,并能不斷地調整我們的生成,使得這些生成為解決重點和難點服務,使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得到順利的實現。只有深入研究學情,密切關注學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才能真正達到“以學促教,教學相長”的理想境界。
二、讓語文教學回歸語用本位,是閱讀教學之根本
葉圣陶先生的讀寫觀認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教學以讀為主”。他的觀點一直影響著我,我也是一直圍繞著“以讀為主”展開閱讀教學的,但在實踐中我漸漸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并沒得到很好的提高。原先我以為是因為現在的學生少閱讀課外書造成的,于是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多讀課外書,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但效果并不明顯,反而深感學生的語用能力在衰退。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直到一次偶然機會,讓我拜讀了到全國名師王崧舟老師《與象共舞》的同課異構(A版“閱讀本位”與B版“寫作本位”),張敬義老師的《基于寫作的閱讀教學》,并欣賞了他們的精彩課例后,我才醒悟: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應指向于“語用”。讓語文教學回歸語用本位,閱讀教學應從解讀“寫什么”轉向探究“怎樣寫”。用“寫”的任務來驅動“讀”,在閱讀中獲得寫作奧秘的啟蒙與歷練。“寫作本位”才是閱讀教學的根本。因為讀“完”(就是讀“懂”)一篇文章,閱讀教學才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這就是使學生學以致用,就是要讓學生把從讀中學到的用在文章寫作中,讓他們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想說出來,或者寫出來。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個完整過程。這才能真正解決目前閱讀教學“心中有話,出口無言”,“心中有數,作文空洞”的困惑。
特級老師張敬義老師在教學《珍珠鳥》一文時,基于學生寫作出發,設計一節精彩的閱讀課:1. 品“鳳頭”——真好!2. 賞“豬肚”——“長得好”、“玩得好”、32“睡得好”3. 悟“豹尾”——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4. 促“寫作”——鳥語。從讀到寫,以寫促讀,心營意造的設計,為學生搭建運用語言文字的階梯,讓學生獲得了讀寫雙豐收。實踐證明這種基于寫作的閱讀教學是正確的,它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今年的語文閱讀教學觀摩中,我發現教者教學時指向了“語用”,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與運用,語文教學回歸了語用本位,課堂效果相當不錯。
在《雷雨》一文教學中,陳老師抓住關鍵詞“壓、亂、垂……”讓學生組詞,練習說話:壓,(),。
如在《畫風》一文教學時,葉老師讓孩子體會三位小畫家是怎樣畫風的,進行句式訓練,給風作詩: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
如在《七顆鉆石》的教學中,老師設計了寫話訓練:1. 水會流向會流向會流向草兒花兒 樹林2. 發揮想象,學習課文寫法 ,根據天上的啟明星或自己熟悉的星星名字編寫一個童話故事。
各個執教者能根據學生及學段學習內容的特點,展開指向“語用”的閱讀教學。這種指向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才是堅守語文本體的閱讀教學;這種指向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才是走向優質高效的閱讀教學;這種指向語言運用的閱讀教學,才是促進專業成長的閱讀教學。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一句話,盡量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教者只有課前準確地掌握好學情,細讀文本,捕捉文本的“秘妙”,然后圍繞語文核心價值展開教學,才能真正為學生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引導他們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也就說,只有讓語文教學回歸“語用”本位,才能真正構建起高效的課堂。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