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 徐楊 劉淑雅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嵌入式教學與人才培養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以“網絡化”為窗口,以“專業項目模塊”為驅動,以“開放性實驗”為載體的創新實踐教學活動,從完善課程網站、改革教學內容及手段和建設開放實驗室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尋求合適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的探索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嵌入式系統課程 教學方式 改革 開放實驗室 專業項目
嵌入式系統作為當今IT應用領域最有發展前途的技術之一,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家電、通信設備、醫療儀器等眾多領域[1]。其廣泛應用及其良好的發展潛力促進了社會對該方面人才的需求。由于該領域入門門檻較高,既與計算機專業課程有關,也與電子、通信、自動化等諸多學科的課程有關,需要C 語言程序基礎課、數/模電子技術課、嵌入式Linux 操作系統及嵌入式應用程序等課程的支撐,需要結合PCB 電路設計,在具體應用時還牽涉相關的應用背景知識[2-3]。而教學實驗基本上都是基礎性的驗證實驗學習,沒有與實際的工程應用結合起來。學生在做完實驗之后,動手能力依然欠缺,仍不具備獨立開發的能力,僅依靠目前的教學模式,不利于較好地掌握嵌入式技術;加之軟硬件技術知識更新很快,掌握新技術的人需要適時更新[4-5]。因此,如何開展嵌入式系統的教與學,以及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提升,探索一種新的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為此,本文采用 “網絡化”“項目化”“開放實驗室”教學模式,對嵌入式系統的課程進行重新設計。具體而言,是以“網絡化”為窗口,以“專業項目模塊”為驅動,以“開放性實驗”為載體,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來進行教學活動。在此基礎上,依據對專業項目模塊的學習和使用,以期探索一條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
一、完善課程網站
課題組在探索嵌入式技術教學與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多融合,重素質,到前沿”的專業教學目標。所謂“多融合”就是綜合多個名校的嵌入式課程網站,選取有典型教學案例的課程實例并相應鏈接,引導學生在線學習。為此,我們對網絡教學環節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實現所有教案和較好的多媒體效果課件的電子化與網絡化,包括網上作業的發布與提交、網上小測驗、網上輔導與答疑、師生適時對話等,通過創新網絡教學體系的構建、在網上公布創新性實驗、結合工程實踐、嵌入式設計競賽、大學生科技活動和學生興趣小組等一系列實踐教學的創新,探索出培養大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綜合素質好、動手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途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二、專業項目驅動
經過課題組努力,共完成了五個作品:(1)俄羅斯方塊設計;(2)基于無線控制的貪吃蛇游戲;(3)基于ARM的音樂演奏器設計;(4)藍牙控制小車;(5)基于藍牙控制的ARM板。這些項目的開展均針對計算機專業特點,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例如,利用藍牙簡化了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通信的有效性,該項目根據基于Linux操作系統和ARM板,設計了基于藍牙的ARM板控制系統,包含打開電機模塊、調節電機模塊、關閉電機模塊、播放視頻模塊、監控播放錄像模塊等,不僅把讀取的內容反饋在開發板上,而且可連接到手機上,或者連接到快速發展的因特網上,激發了學生學習嵌入式技術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俄羅斯方塊運用在開發板上的LED顯示和鍵盤驅動程序的結構,用數組模擬LED中的8×8點陣來實現。當方塊顯示的部分是1,不顯示的部分是0;先將方塊的形狀按照當前的坐標(cx,cy)存放在數組中;然后將當前的方塊從數組中刪除,待改變了坐標值后重新將方塊放入數組中;并在主方法中添加兩個線程,分別讓方塊每隔一段時間向下移動一格;另一個線程接收鍵盤輸入的字符,按照字符的值變換方塊的坐標或形狀;最后將數組中的值按照列轉換成一個16進制的數,把這8個數分別送給LED顯示;最后在宿主機上面將編寫C程序編譯成開發板上的執行程序,調試運行達到方塊效果。該作品的完成有助于防止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能有效消除大腦儲存視覺記憶功能產生的干擾,這樣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三、建設開放實驗室
為了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學習嵌入式技術的興趣,依托學校的實驗室建設經費,我院籌建了嵌入式系統實驗室,以“自由、促進、創新”為理念,為對嵌入式技術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學習提高的良好環境。開放實驗以嵌入式技術為研究主體,嵌入式技術開放實驗題目具有應用性、先進性和趣味性,通過嵌入式技術開放實驗途徑,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交流、承擔項目、就業對接等機會。從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看,學生對嵌入式系統這種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非常感興趣,尤其在綜合實驗中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所投入的精力和時間已遠遠超出課程的要求,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實現了課程的實驗教學做到實驗時間、實驗內容和實驗器材對學生的真正開放,使學生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驗證型實驗與設計型實驗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不足之處是在開放實驗室下的課程輔導、監管、考核方式都需要新的探索。
四、跟蹤國際前沿,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
近幾年來,本課程的建設一直注意跟蹤國際先進水平,始終堅持對國際著名大學同類課程的比較分析研究,結合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生,認真研究討論,及時修訂調整培養方案,保證全面反映嵌入式系統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使本課程內容始終保持其先進性和適應性。同時,為貫徹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建立以應用為主線,重系統設計、重典型系統的案例分析,重工程能力實踐鍛煉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教學中重課堂授課輕實驗實踐、重技術學習輕總體設計而造成的學生系統設計能力弱、動手能力差的問題,在教學方式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耳聞(授課聽課)+目睹(課堂演示)+手動(學生做實驗)”有機結合起來,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課堂講授是課程教學的關鍵環節。為此,課程組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1)保證重點內容的精煉,講解透徹,并能覆蓋嵌入式系統各個主要組成部分;(2)每年舉辦專題講座,介紹最新出現的思想和技術,并結合科研實際進行案例教學;(3)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性研究式和討論式學習,通過上網搜索、專題討論、撰寫報告的方式提升和擴大課堂教學效果,針對不同培養對象,因材施教,進行不同的教學安排;(4)通過采用將電子教案發給學生,實施動畫和多媒體課件教學,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5)通過網絡課程建設,以在線答疑、思考提示、模擬考試等互動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
五、結語
總之,嵌入式系統教學方式的轉變永遠都在路上,本文基于上述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論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因材施教,適應不同水平和能力學生的個性要求,給予學生選擇、創造、表現、提高的機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學中,可進一步增加更多應用領域的實踐。在具體開展過程中,我們要在參考成功案例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實際情況不斷思考,完善嵌入式教學方法,激發出學生所具有的強大潛力和主動學習、創新學習、批判性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剛,白楒鋒,石光明,等.新形勢下以項目為中心的嵌入式教學與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07):8-10,17.
[2]丁玲.嵌入式應用程序開發教學改革探討[J].信息通信,2014(02):285-286.
[3]吳磊.嵌入式教學與實驗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11):102-104.
[4]孫敬武,范秀平,馬雅超.“嵌入式教學模式”在軟件專業教學中的研究與應用[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1(02):110-112.
[5]龔芙蓉.國外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之“嵌入式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0,30(03):147-149,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