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凱 蔡忠弟
摘 要:近年來,工作室教學模式在國內大學和高職院校特別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頗受歡迎,其教學效果明顯,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因此,工作室教學管理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工作室運作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進行總結,從工作室教師的配置、工作室授課時間安排、引企入校,引項入校項目實施、工作室教學考核方法進行詳細闡述,探索工作室教學科學管理的新方法。
關鍵詞:工作室教學;考核制度;教學管理
0 前言
工作室教學模式,是藝術設計專業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方式。我們應該加強工作室的教學,建設合理的教學資源配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專業教學水平,帶動整個專業的發展。雖然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許多的優勢,但是這樣的模式的實施不能一刀切,應因專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其他院校或其他國家的工作室制模式。各專業應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加強管理制度建設,探索具有自身特點的切實可行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以增強人才培養的合理性與社會需求的一致性,為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1 工作室教學簡述
“工作室”教學由來已久,以前,藝術家教授學生的畫室就是工作室的一種,而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室教學是在20世紀初德國的“包豪斯”學院,從那時起老師和學生都在以老師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中完成設計的相關課程,這對今天的設計教學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工作室教學的基礎是項目化教學,一個項目有一個明確的負責人,有著嚴格的設計流程和細致的設計分工,學生在工作室內以設計師的角色進行項目操作學習。在德國、美國等職業教育發達的國家,通過“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藝術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都非常成熟,成果也很顯著,對我們來說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 工作室教學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工作室教學模式在我國起步較晚,在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專業設置和教學模式,簡單地模仿本科藝術院校,未能區分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忽略了工作室教學體系的科學性和特色性。具體有如下幾點:
第一,工作室專業教師配備不具備科學性。許多院校的教師都是剛畢業的學生,缺乏教學經驗、設計經驗。這樣進入工作室進行實踐教學只能是走馬觀花。
第二,考核制度缺乏科學性。傳統的教學考核單一,考核要求松散,不注重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
第三,工作室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隨意性。有些工作室的課程設置每年在換,課時分配嚴重失調,一任負責人一個思路,課程設置缺乏穩定性。而開設的課程有的不適應當地企業的需求,總是停留在探索階段,不能形成適應本校和地方特色的課程設置。
第四,工作室教學的基礎在于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的項目引入工作室,但現在很多工作室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實質性的內容。
3 工作室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思路
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是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工作室教學制度建設從專業的實際出發,對于傳統授課方式、評價體系等各項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在加強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鑒于此,要想更好地推動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教學,加強工作室制度建設是改革的必然趨勢。
第一,工作室教師的配置,首先應建立由行業專家、高校教師、企業設計師共同組成的師資團隊。其次,要有懂教育教學管理的教師,來調控教學項目的進度。再次,要確保有豐富生產一線實踐經驗的教師來指導實踐性教學,這將對課程實踐教學和專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工作室授課時間保證,工作室教學雖然弱化理論課教學,但強調實踐技能課程。加強教學效果的考核,將教學效果以學生作品的形式進行量化,如學生參加各種競賽獲獎情況、設計作品被企業采用等情況。
第三,引企入校、引項入校。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學校專業負責人和企業專家負責人共同管理的模式。企業專家更加清楚市場需求以及生產工藝的要求,在指導學生過程中按照企業的需求進行指導;學校專業負責人對學生的專業基礎、學校教學規律、學生思想動態更加清楚。雙方結合共同管理,既可以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其項目成果可以直接服務企業,提高雙方乃至多方的積極性。
第四,工作室教學考核更注重在實際工作環境中,評價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限于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還要參考企業專家與管理人員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內容上,可以從態度、能力和結果幾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態度評價主要側重于學生對設計項目認知和興趣程度,以及完成整個設計過程的學習態度情況;能力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評價,評價因素是獨立、正確、協調、快速完成設計項目;結果評價主要看學生作品的合理性、新穎性和規范性。這種系統的評價方法,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實際工作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從而推動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學生持久就業能力的養成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4 結語
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管理解決了以往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性,為培養學生的扎實基礎、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了保障。構建和完善工作室教學模式將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工作室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樟杰.高等學校管理新認知[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國家示范性院校建設方案[Z] . 2008(10).
[3] 單琳琳.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教育教學導刊,2012(06).
作者簡介:曾永凱(1980—),男,安徽鳳陽人,法學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法律史學,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