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枚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啟發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意識,不斷激發自己的學習激情或積極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的一種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設計學習任務單,培養自主意識
學生在上課之前,要復習一下與本課相關的舊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課前預習還可以提高聽講的目的性和積極性,學生在預習中不可能把教材中的內容全部看懂,總會有或多或少看不懂的問題,等待教師在課堂上解決。
學生預習后求知欲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明確了,注意力也就集中了,收到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由此,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就增強了。教師課前設計一份“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通過這份“任務單”,學生們可以很好地知道預習什么,怎么預習。
二、利用問題解決,訓練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解決”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環境,啟發和激發學生獨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證性問題,形成多向思維的意識,尋找在不同的條件下的多種解決問題的途徑,探索可能出現的多種答案。因此,“問題解決”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
六年級(下)Unit5 A party的教學中,教師將提問權拋給學生,通過一幅經過處理的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俗話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勤于思考,樂于動腦。
三、通過強化朗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英語作為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經常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流暢地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有助于記憶英語單詞。
五年級(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教師課前就讓學生用一些英語里常用的朗讀符號,在文中標注。在學生進入朗讀環節時,教師讓他們邊聽邊體會,通過驗證他們自主的標記和模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考慮到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在朗讀訓練中,讓小組自由選擇適合他們那組實際情況的朗讀方式。最大限度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讓他們能“跳一跳,摘個桃”。
四、通過拓展延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巧妙地延伸拓展環節設計,能夠充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一片生機。延伸拓展是教師利用現有英語教材,從學生英語實際出發,考慮教材內容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教材的深挖、整合、補充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計出多樣化的語言表現形式,豐富學生的語言輸出,讓學生在新的語言形式中靈活地展示和運用新知。有效拓展活動的設置應該基于課文,源于課文,但是更應該高于課文,廣于課文,深于課文,活于課文,因此,延伸拓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
五、完善評價指導,助推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自主學習實踐中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離不開教師的評價與指導。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不少教師通過發小獎品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這也有弊端,學生們往往只關注教師發獎品的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與提高。相反,教師的真情激勵和有效指導,能掃清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信心、膽怯、意志不堅強、缺少興趣等實施自主學習的障礙。教師的激勵不能只是Good!應該有一定的層次性。可以通過Wonderful! Amazing answer.等來區分學生回答或表現的不同。
把課堂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比如在展示環節,教師設計加星任務,看完展示同學的表演后,其他同學立刻向老師推薦星星的數量。這樣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激發了孩子們表現和參與的欲望。教師實現了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布置創新作業,升華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英語作業一般都是抄單詞、朗讀課文、聽錄音帶等,這些作業一成不變,內容枯燥,形式呆板,更不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因而英語作業成為一種負擔。創新英語作業,勢在必行。
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往往喜歡自主選擇、設計作業,比如他們所喜歡的涂一涂、編一編、做一做(做精美的卡片)、畫一畫(為詞、句、文配圖)等。英語課外作業應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學以致用,自主作業,同時鼓勵學生課外多用英語交流,并閱讀適合的英語課外讀物。這樣,不僅讓學生形成了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應逐步放手,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蔡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