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翠云
一、學生創作的校園心理劇
“很久以前,睡美人因為王子的一個吻,睜開了眼睛,但卻發現不是她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得太快;灰姑娘因為王子的一支舞,擺脫了受盡欺凌的命運,但是心中的陰霾始終揮之不去;茉莉公主和阿拉丁歷盡艱苦,最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有主見卻有些反叛,勇敢卻有點孤獨的美麗公主身邊連一個朋友都沒有……”
——校園心理劇《童話聯盟》
校園心理劇《童話聯盟》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睡美人奧羅拉、灰姑娘仙蒂和茉莉公主都來到了我們的校園,但是在校園中她們遇到了重重困難。奧羅拉公主因為沉睡了百年,醒來后發現身邊的一切都變了樣,需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手忙腳亂的她根本無從理清頭緒,掌握學習方法;灰姑娘因為受盡了繼母與兩個姐姐的虐待,變得自卑,根本無法與他人進行正常的人際溝通,一方面她非常渴望與他人交流,但另一方面又怕受到別人的傷害,更不要說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本身;茉莉公主由于從小生活在十分富裕的家庭,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加上父母對她百依百順,難免讓她顯得有些驕縱,所以身邊沒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最終,三位公主在心理老師的幫助下,通過一次校園舞臺劇表演認清自我,悅納自我,成就自我。
二、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一改傳統心理學關注人的負面情緒和負面行為的研究取向,倡導從積極的視野、以積極的心態重新解讀心理現象,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他們將視線重新回歸健康群體本身,關注如何預防心理疾病,以及如何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如何擁有更好的人際關系,如何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
在人際交往方面,積極心理學以開放性的眼光看待人們與生俱來的活力,認識和發現學生身上與生俱來的動力,能夠更好地構建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讓學生正面成長。在影響學生成長的諸多社會因素中,朋輩交往十分重要,如何處理好同齡人之間的關系對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而言尤為關鍵。
在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思想品德課程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以初中生成長過程中需要處理的關系為經,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內容為緯,基礎明確、經緯交織、科學設計。如何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通過教學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引領自己的發展?我尋找到“校園心理劇”這樣的好媒介。
三、校園心理劇在推進積極心理學中的作用
校園心理劇療法:采用朋輩互助的形式,將學生身邊的心理困擾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搬上舞臺,表演給所有學生。觀看的學生現在或許曾經也遇到過相同的煩惱,可以從中獲取解決辦法,又可以自己提供辦法解決問題。
1.校園心理劇選材貼近實際生活,學生能夠積極地理解與接受
積極心理學主張以人的積極力量、善良和美德為研究對象,它強調心理學不僅要幫助處于某種“逆境”條件下的人們,讓他們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發展;更要幫助那些處于正常境況下的人們學會怎樣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這充分體現了積極心理學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恢復了心理學本來應有的功能和使命。基礎教育的對象是中小學生,他們本身具有真善美,但卻時不時遇到一些與現實有關的心理問題加之本身處在青春期,情緒不穩,而不知所措,難以控制。
本文的開頭是學生排演的校園心理舞臺劇《童話聯盟》的一部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奧羅拉公主是新生的代表,剛剛從小學畢業來到中學還沒有完全適應,中學的課程比小學多,內容比小學深,她們難免顧此失彼,喪失了學習興趣,同時又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成績直線下落;灰姑娘則是當代重組家庭中的代表,多數學校每年的入學心理調查都顯示,重組家庭(特別是父母分別由原來家庭帶入一個孩子)中的學生心理安全感較低,發生心理問題的概率普遍較高;茉莉公主的煩惱則是現在大多數獨生子女比較普遍的問題,他們生活條件很好,但自理能力較差,對于自己的未來沒有目標,在人際交往中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換位思考,從而導致身邊沒有任何知心朋友,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凸顯出來。
2.校園心理劇幫助學生掌握人際交往技巧,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積極心理學強調用積極的方式來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的解釋并從中獲得積極意義。心理問題本身雖然不能為人增添力量和優秀品質,但問題的出現也是為人提供一個展現自己優秀品質和潛在能力的機會。一個人積極心理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一個處理和消解心理問題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開展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初中生學習心理輔導研究,正是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在學習心理輔導過程中,探索運用積極心理學的原理利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上進釋放自己發展的潛能,從而增進學生的積極力量使學生真正成為一個幸福健康、全面發展而又富有個性的人。
為了檢驗校園心理劇對人際交往技巧掌握程度的影響,筆者隨機抽取學生(初一年級)共1894人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按班級等分,一半的學生觀看校園心理劇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另一半的學生采用課堂講授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調查分析后剔除無效問卷,最后有效被試共1642 人。調查結果是:通過觀看心理劇學習人際交往技巧,88%的學生掌握技巧;通過課堂講解學習人際交往技巧,46%的學生掌握技巧。從結果中看出,大多數學生都能從劇中找到自己或是自己身邊人的影子,而通過劇中人的表演,很多學生都能從中得到啟迪,學會如何處理生活中類似問題。校園心理劇在教育學生人際交往技巧方面比在課堂上教學效果要好很多。
3.校園心理劇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豐富校園文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賽力格曼為代表的美國心理學家首次拉開了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序幕。積極心理學重點強調了三個方面的研究:其一,關心人的積極的認知加工,以積極的方法看待世界,如樂觀、希望、自我接納、自尊、寬容、逆境中的心理彈性、審美體驗、智慧靈性等;其二,關注人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包括人類的幸福感、滿意感、流暢感、快樂感等;其三,關注人對社會的積極態度,包括社會凝聚力、利他行為、社會責任感、寬恕、仁慈、愛的能力等。
經過反復實踐,我所在的學校每年都舉辦校園心理劇比賽,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己身邊的故事,通過全校師生的觀看與評選,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通過心理舞臺劇這一形式可以打開學生的心門,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老師從旁指導,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協作能力;又可以通過榜樣示范、同伴互助,幫助部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效率。
在編排校園心理劇時,教師可采用AB劇的形式,激發學生探索有效的解決途徑,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法,同時不斷與同伴交流、互動、分享,讓他們能在自發、和諧、輕松的狀態下獲得教育和啟發。
校園心理劇是一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手段,無論是參與者或是觀眾都能在安全、寬松和彈性較大的環境中,走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中,重現失去的自我,發現事情的真實狀態,并做出決定或采取新的行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