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閱讀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思考,我在教學中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思維創新能力,構筑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高效課堂。
一、讀中補寫,豐富情節
我在教學中就經常讓學生進行“讀一讀,補一補”的活動,讓他們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補充其中的某些情節,以此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學習《飛向月球》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首先用課件給學生展示了登月的實況,并且讓學生思索一下看見了這樣激動人心的場景,心中想到了什么,在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將學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嘗試說說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最打動自己。這篇文章中的很多部分,都可以用來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我會在授課的時候聯系課文中的一些片段,讓學生在閱讀之后思索,看看要如何補寫,豐富文章的情節。如展示阿姆斯特朗在登月時所說的話,讓學生理解一下其中“一小步”和“一大步”分別指的是什么,讓學生嘗試補寫,說一說阿姆斯特朗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中的情感是怎樣的,嘗試進行心理描寫。又如在讀到文章中描寫月球表面場景的句子后,提出問題:“月球如此荒涼,那么宇航員為什么又要登上月球呢,這對于人類來說,有什么好處呢?‘月球一定會成為我們人類的另一個家園,要如何理解這句話?”我讓學生思索這一系列問題,并且嘗試補寫“未來的月球”,展開自己的想象。
在閱讀的過程中針對文本中某些留白的部分進行補寫,這不僅可以看到學生是否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體現了讀寫綜合的教學效果。
二、讀中仿寫,揣摩神韻
閱讀和寫作之間是有著密切關系的,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先通過閱讀來吸收他人寫作的先進經驗,然后揣摩其深意,寫出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在學習《大自然的文字》這篇課文時,我就讓學生嘗試揣摩文章是如何描寫大自然的,然后嘗試觀察、了解并探索大自然,仿造課文寫出自己的文章。我告訴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不是也會遇到各種自然現象,這些自然現象預示著不同的天氣變化,例如:如果蜻蜓飛得靠近地面,那就說明天要下雨了。另外,還有很多諺語、民間俗語等,都是和天氣變化有關的,這些都是勞動人民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大家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收集一下相關的內容,進行小組交流,看看誰能夠發現更多大自然的秘密。”在這個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了仿寫要求,要求學生參考課文,選擇一種“大自然的文字”來進行描寫,看看誰寫得最好,誰能夠最充分地展現大自然的奧秘。這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很多學生展開了想象,寫出了不錯的文章,如有學生從自己的一個琥珀掛件說起,描寫了琥珀的形成。學生們都把握住了課文的精髓,寫出了神韻。
一些閱讀材料其實可以充作寫作的范例,讓學生在揣摩其意蘊的同時激發寫作靈感,嘗試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讓學生有所發揮創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讀中續寫,無限創意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寫作內容普遍呈現“假大空”的現象,語言匱乏,甚至還產生了厭惡寫作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專注把握文章的“語文味”,讓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其中趣味所在,并激發起靈感,讓學生進行續寫,激發他們的創意。
在學習了《負荊請罪》這篇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藺相如為了國家不計較私人恩怨的精神,藺相如知錯就改的精神,我首先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促進學生進一步思索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線索,如:“‘負荊請罪是什么意思?是誰要向誰請罪,為什么要請罪,結果如何?”經過了自主閱讀和小組討論之后,學生們都能夠很好地回答這幾個問題,能夠對文章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我讓學生嘗試續寫,給學生兩個不同的選題,供學生自由選擇,一是藺相如和廉頗在和好之后,發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二是如果他們鬧翻了的話,將會出現怎樣的結果?學生們都展開了深入的思索,有的翻查史書,有的展開聯想,大家都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題目鉆研下去,抓住人物的性格來寫,寫出了一些有創意的作品,這樣的練習大大地擴展了學生的思維。
呂敬先曾主持“小學生語文能力整體發展的實驗”,在試驗中對學生進行全面進行了聽說讀寫的教學實驗,而我在教學中也采用讀中續寫的方法,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意,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吳忠豪在論文中指出國外語文重視的是“運用”,而國內語文重視的是“理解”,這個問題值得讓深思,我在教學中采用讀寫一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再運用到寫作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