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小花
【摘 要】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于塑造,不良的行為習慣易于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本文針對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 良好行為習慣 培養
幼兒正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可塑性強,但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就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就會給幼兒未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幼兒教師要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使幼兒的良好行為內化為他們自身內在的素質。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通過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斷總結和感悟,針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進行以下探討。
一、創設環境氛圍,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環境創設上,我們緊緊圍繞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這一主題,精心設計、大膽嘗試,從色彩、造型、內容上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自然的教育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熏陶,養成習慣。活動室是幼兒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我們在活動室內專門設置了好孩子、好習慣的動態墻飾,讓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良好行為習慣的感染和教育。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還在活動室內專門設置了“好習慣之星”評比欄,每周評出行為習慣好的孩子十名,將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欄中,每周更換。有了這個標準,孩子們對每周老師提出的習慣要求就會盡心去做,效果非常好。同時,為了讓孩子們掌握習慣要求,我們將室內的主題墻與良好習慣緊密相連,如本周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疊衣服,我們就將疊衣服的順序圖貼在主題墻上,并附上兒歌,讓孩子們邊看邊疊邊讀,幼兒很快就學會了。在室外環境的設置中,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粘貼在樓道內、各種設施旁邊,在賞心悅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樓梯口,我們用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提醒幼兒上下樓梯不擁擠;在花園里,用一只機靈的小猴子提醒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等。在賞心悅目的教育氛圍中,隨時隨地提醒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將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的各種行為習慣都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例如:按時作息、按時上學、不任性、不挑食、不偏食、飯前便后要洗手、珍惜飯菜和衣物、愛護公物和自己的個人用品、講究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團結小朋友、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不經別人允許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懂得尊老愛幼、對別人有禮貌等等。諸多方面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而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和指導,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失去意義。一個人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個從陌生到熟練、再由熟練到自由化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反復訓練、逐步強化。如有的幼兒在玩完玩具后,沒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習慣,教師就要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進行收拾玩具的練習,并多次重復訓練,使幼兒養成不用提醒玩完玩具后就能自覺、及時地將玩具放回去的好習慣。為了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還根據班級幼兒的常規要求,在值日生活動中開展了“小檢查員”的活動,每天安排一組幼兒擔任班級的“檢查員”,讓他們檢查和評價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規表現,這對幼兒良好行為的養成作用很大,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為幼兒樹立榜樣
幼兒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模仿的最直接的對象是老師,對老師的言談舉止觀察最細,感受最強,而且不加選擇地模仿老師的言行。教師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教育孩子。教師要做到儀表大方,衣著整潔,精神振作,語言親切;同時,還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時刻注意發現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點滴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平時的工作中,可以提供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如晨間拿玩具時,真誠地對孩子說聲“請”,然后對孩子說聲“謝謝!”教師這樣以身作則,使幼兒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熏陶,從而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四、通過表揚鼓勵,強化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點滴進步,教師都要以欣賞的態度來對待。及時的鼓勵是非常有效的,要抓典型、樹榜樣,在班級中確立評比激勵機制,形成互爭互賽的競爭氛圍,讓幼兒通過競賽看到自己的閃光之處,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本學期,我們班繼續開展“雛鷹爭章”的活動,每位學生平時在學習、活動、習慣等方面表現好的就能得到老師的五角星,得到十顆五角星的就可以換一個大蘋果,然后貼到墻上的綠蘋果一欄上,到月底,就評比出得到蘋果最多的五位學生再給予獎勵,到學期結束的時候看誰的蘋果貼得最多,就最紅,可以跟學期的評比掛鉤。因此,幼兒教師要運用好積極、正確的評價方式,讓幼兒在肯定、贊許、鼓勵和期望中,不斷改正錯誤,強化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它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幼兒園、家庭、社會都要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于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氛圍,使幼兒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