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馨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數的70%,為此,提高農村人群的素質,是提高整個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農村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亟待提高。而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教育主要目的是學習音樂的專門技巧和表達方式,通過學習音樂提高學生的基礎素養、陶冶情操。
音樂教育是通過表達和欣賞,以及積累音樂知識和進行技能訓練等富于情感的音樂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的提高。它對于學生音樂美感的形成、藝術欣賞及創造性的培養等都有決定性作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在農村中小學進行音樂教育應重視提高音樂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轉變教學觀念、改善辦學條件,從根本上改變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教學質量,促進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音樂教育 ?現狀及對策
在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數的70%,為此,提高農村人口的素質,是提高整個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農村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亟待提高。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目前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在教育觀念、管理水平、師資配備等各方面都相對落后,這就制約了農村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提高。因此筆者針對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
多年來社會發展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健康的教育理念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而學習音樂教育提升了人們對藝術的鑒賞能力,也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健康和諧的音樂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應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甘肅省靜寧縣,處于我國內陸經濟文化不發達和相對落后的地區,當地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副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課程設置形同虛設,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音樂教育。加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由于受中考和高考兩個“指揮棒”的影響,使各學校都認為只有考試升學的語、數、外科目才是“主課”,音樂、體育、美術等科目都是“副課”,對這些科目視作可有可無,音樂教育長期被忽視。
二、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據筆者調查,靜寧縣目前有各級各類學校(包括村小學)300余所,除了7所完全中學和部分獨立初中有專業音樂教師外,其他各校基本沒有專業的音樂教師。
(一)音樂教學思路落后。目前大部分靜寧縣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專業培訓,音樂教師的學歷達不到基本要求,理論水平低、綜合技能相對薄弱。音樂師資緊缺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同時,由于近幾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考核的指標側重于語、數、外等考試科目,家長對孩子升學讀書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導致音樂教學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多數學校甚至沒有開設過音樂課。即便是開設了音樂課的,也把音樂課上成了唱歌課,遠遠沒有達到音樂教育教學的要求。還有一半以上的小學和個別獨立初中從未開設過音樂課。全縣有專業水平的音樂教師待遇差。
(二)對音樂教育不夠重視,經費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硬件設施陳舊。長期以來甘肅農村經濟普遍落后,地方財政在教學上的投入相對較低,在音樂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就連發放教師的工資都很困難,更別說引進優秀的音樂教師和改善音樂教學設施了。有的地區由于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學校沒有獨立的音樂教室,教學條件得不到改善;有的學校缺少音樂教學所必需的教學設備及相應的資料,這樣對于音樂教學的發展極為不利。長期以來,農村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一直受到當地文化傳統觀念的禁錮、師資隊伍長期缺乏、理論水平相對較低、教學設備比較簡陋,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等,這些因素都給靜寧縣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良性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力。
三、提升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應采取的措施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者應盡快轉變思路,探索音樂教育的新出路。組建各類器樂、聲樂興趣活動班。輔導教師可以將有興趣愛好的學生組織到相應的興趣班去,規定好時間、地點,有專業的教師輔導,保證活動的順利有序開展。
(二)課外活動是學生展示藝術才華最有力的時機和場所。每周都拿出兩三個課時進行課外活動訓練,堅持下去每個學生都會在音樂方面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挖掘學生自身的音樂潛質。學生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如有的學生父母會唱燈曲、有的會民族樂器,有的會民歌,在家庭環境中長期受到音樂熏陶的學生,不自覺中學會了一些簡單的音樂知識和技巧,而這部分才藝也許是我們教師所不具備的。因此,我們在重視這部分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要善于利用其特長,開展互幫互學的教學活動,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有了展示自我的機會,提升了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
(四)提高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其教學的積極性。根據現有師資水平,通過走出去學習,請進來教學等各種培訓形式,提升當地教師的音樂教學素養,激發他們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業務能力較強教師的帶動作用,提高課堂實踐能力,達到音樂教師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五)提高對音樂教育教學的認識。要深刻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諸多好處,各學校應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對音樂課程量化時應適當提高標準,并對音樂課提出具體要求,期中、期末應組織對學生樂理知識、器樂、歌唱等內容的考試、考核,學校還應多組織一些文藝活動。音樂教師要注意對節目內容把關,并利用課余時間指揮排練,力爭做到上臺節目內容健康、藝術感染力強,能給觀眾美的享受,并將成績等次作為評價教師的一個方面。
(六)提高音樂教師待遇。在評優評先等方面適當照顧音樂教師,提高音樂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師自身從思想上重視音樂課,安心工作,勇于創新,鉆研業務,能切身感受到音樂之美。同時,應加強課外輔導,加強音樂特長生的培養,使更多的學生愛上音樂。
四、讓音樂教育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點在農村。中國十幾億人口,百分之七十是農民。因此,重視音樂教育在農村社會生活中有著積極作用。關注普通老百姓的音樂生活,對農村經濟建設、思想道德建設、法制環境建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提高廣大勞動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重視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有利于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就靜寧縣而言,各校的音樂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縣城的幾所學校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基礎條件相對較好一些,這就導致一部分條件較好的家長挖空心思為孩子擇校。因為面對學校強弱差異明顯、教育資源失衡的現實,家長們不敢拿孩子的前程做賭注,只能硬著頭皮托關系、找門路,再拿出一大筆擇校費,只是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學校。因此,普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提高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水平,有利于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因此,加強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音樂教育教學,任重而道遠,這確實需要各級政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充分重視起來、行動起來。讓音樂教育在農村中小學中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舒達,蔣長好.素質教育全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