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培 朱小娟 許桂春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中職實習護生臨床健康教育的實施現狀,找出影響因素并探討對策,為提高臨床健康教育效果提供依據。
關鍵詞:高職;實習護生;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作為臨床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輔助手段之一,在不同方面體現出重要性。實習護生作為醫護人員的一部分,承擔了不同的健康教育任務。但高職護生作為較低層次的護理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由于對實習的認識和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存在偏頗,導致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的低下,并且偏離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必需、夠用”的基本要求,既不能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基本需求,也不能滿足大、中型實習醫院系統化護理程序的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健康教育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現
1.1 對健康教育的整體認識不足
沒有認識到健康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以幫助服務對象掌握自我保健護理知識和技能,以恢復、維護和促進服務對象健康為目的的一種教育活動,只是簡單的認為健康教育就是向患者介紹醫院的規章制度,輸液、吸氧等注意事項,飲食、運動注意事項等,并不曾考慮他所傳授的知識患者是否需要,也未曾考慮患者是否能夠接受和運用,因此患者聽后是否遵從,效果如何,實習護生則沒有再進一步的監督和評價,導致健康教育不能有效的落實到位。
1.2 健康教育相關理論及技巧的缺乏
由于受高職教育“必需”、“夠用”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做一體”的教學過程的影響,高職護生誤以為只要掌握基本的護理操作技能就能勝任臨床的護理工作,而對醫學知識體系中理論、技能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乏明確認識,因此在校學習時側重點則偏向于基本護理技能,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如人際溝通等健康教育必備知識的系統學習,導致必要知識鏈條的缺陷。
1.3 實際工作中缺乏自信,態度消極
首先高職護生學歷層次較低,又是實習生,容易被患者及家屬吹毛求疵;再者,護生初入臨床,接觸到的是與學校模擬的不同的醫院環境,加上自身知識儲備不足,而且經常輪轉科室,使其不能系統完整的掌握相關知識,使得實習護生在工作時缺乏自信,工作時畏首畏尾,甚至因為怕被患者及家屬問及自己不能回答的問題而不去為患者做健康教育。這樣也就不會積極去學習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形成惡性循環,使健康教育成為空談。
目前,健康教育已經成為臨床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護生作為臨床護士的后備力量,其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影響到臨床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乃至全民的生命質量,因此針對以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源頭上找到相關的解決辦法。
2 健康教育應開設相關課程
2.1 學校應開設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以及相關課程
主要向學生講授健康教育的內涵、重要性等,使學生從態度上轉變看法,強化對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做到主觀上認可并接受。其次向學生講授健康教育具體的實施程序,包括評估,教育計劃的制定,效果的評價等,另外各專業課在授課時也應加強健康教育方面的講解,尤其是患者所需要的健康相關知識,例如慢性病居家護理時運動、飲食、用藥方面的知識,如何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施教。再次開設輔助課程如《人際溝通》等,向學生傳授與患者溝通的相關技巧,使護生在面對不同患者時能有效運用所學與患者交流,達到健康教育效果。具體實施中,可采用講授法、案例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課程學習,使學生能牢固掌握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和技巧。
2.2 醫院也應加強對實習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訓和健康教育實施效果的監督和評價
郝宗山調查已經證實:目前護理人員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本單位組織的健康教育培訓及講座。因此醫院應定期舉辦相關的講座強化護士(包括實習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針對實習護生,可借鑒宋秋香等人的“四階梯”教學法來提高實習護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各科室可選取本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對護生實行理論授課、模擬教學、臨床帶教和獨立實習四階段的鍛煉,使之增強護生的健康服務意識,使護生能有的放矢的實施健康教育。除此以外,醫院應加強對健康教育實施的監督、評價,如定期調查患者滿意度,考核護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將其作為出科考試項目等,強化健康教育的執行力。
參考文獻:
[1]孫永波.對高職實習護生護理健康教育能力低下的再認識[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3):91-92.
[2]趙桂黔,曾祥革,潘秋菊.簡易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問診和體檢中的應用[J].中等醫學教育,1999,17(11):31-33.
[3]郝宗山,王貞,王永杰等.護理人員健康教育認知水平及態度調查[J].護理研究,2009,23(9B):2380-2381.
[4]宋秋香,金瑞華,趙曉艷等.“四階梯”教學法對實習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3下):113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