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喜平
【關鍵詞】 武都;教育現狀;問題;對策探究
【中圖分類號】 G5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8—0024—01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問題已成為影響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要使社會經濟得以快速發展,首先要大力發展教育。縱觀全國教育發展現狀,甘肅落后于東南地區;再縱觀武都的教育現狀,又落后于甘肅的其他地區,其現狀不容樂觀。要使武都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來,研究武都的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武都教育的現狀分析
1. 教育資源不均衡,鄉鎮街道缺少正規的幼兒園,農村孩子“入園難”。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兒童不能進入幼兒園學習,也有相當一批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將孩子轉入武都城區上學,這樣就使得一大批家庭出現了返貧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 職業教育發展滯后,也影響了當地經濟社會的向前發展。由于對職業教育的意義宣傳不到位,尤其是一些偏僻農村的農民對職業教育心存偏見,對知識技能的學習認識不到位,他們不愿意讓孩子參加職業教育的學習和培訓,對于自己的學習培訓也就更加談不上了。
3. 特殊教育師資匱乏,一些農村智殘肢殘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教育。由于受到一些農村鄉鎮地理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再加上人們對殘疾孩子接受教育的偏見觀念,造成了相當一部分智障孩子無緣上學,遺憾終生。
4. 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教育要發展,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評價至關重要。現行的教育評價體系仍然采用“以分論人,以分量才”的標準,社會評價學校的標準就是升學率的高低,這不但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跟新課改的課程設計也是相矛盾的,而且使得教師們只能用以前陳舊的教學方法來組織教學,從而也就嚴重地阻礙了素質教育的推進。
5. 教師的資源配置不合理。從教師數量和質量上來看,城區的學校明顯地優于農村的鄉鎮學校,而農村的鄉鎮學校又明顯地優于偏遠的農村村小。由于城區學校的教師數量偏多,生活和工作條件均優于農村,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千方百計地要往城里調,這樣就造成了農村學校的師資不穩定。長此以往,城區學校的教師越來越多,而偏遠農村學校幾乎沒有教師愿意去任教,從而造成城鄉教育的畸形發展。
6. 留守兒童和學生流失現象非常嚴重。打工潮的出現,造成了家長在經濟利益和孩子教育天平上的失衡。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的滯后,家長不得不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家長外出務工也就造成了大量留守兒童的出現,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心靈感到空虛,從而形成孤獨、自閉、焦慮、以自我為中心等心理問題。他們的生活中容不下別人,我行我素,淡薄法律,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和建議,甚至還會出現曠課、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
二、解決武都教育問題的對策
1. 樹立并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加強宣傳和管理力度,努力辦人民滿意度教育。要改變武都的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的現狀,需加大宣傳力度,轉變農村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大學的偏執教育觀念;尤其要加大職業教育意義的宣傳,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服務于農村,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2. 調整學校布局結構,優化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學校的布局應因地制宜,科學靈活地改變辦學模式,不能在學校布局調整上有一刀切的做法。在師資力量的配置上,采用城鄉教師輪崗制度,讓城區的年輕教師到基層去、到農村去,一方面緩解了農村學校缺教師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年輕教師得到鍛煉,以實現教育的公平和教育的均衡發展。
3. 建立健全符合素質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教師業績的考核評價體系,認真落實績效工資。科學合理地改變現有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一旦發生改變,教師的教法和教學理念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新課程就會順利貫徹。這樣一來,學生的知識學到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然就會改變以前“高分低能”的現象,從而也就改變了新課改從根本上不得實現的現象。
4. 積極發揮學校團、隊組織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德智體的全面發展。根據學生特點,充分利用團、隊活動課,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以幫助他們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思想體系。引導他們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開展各類活動,發揮他們團結協作精神,同時也可以請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開展全校性的心理調查和心理輔導,以實現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改變教育教學中學困生大面積存在而無法改變的局面,從根本上遏制初中生大量輟學的現象。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