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華
中圖分類號:G6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27-02
班級文化是班級內部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也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更是班級的靈魂所在。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已成為我們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文化的建設。下面我就如何建設小學班級文化,彰顯班級特色,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優化班級環境文化,以美悅人
班級環境文化對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而對教室的布置不容忽視。
教室的布置是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布置教室時不要有隨意性和盲目性。1.注重審美要求。比如墻壁版面設計,在形式上注意與教室環境的相匹配,注重映襯美;2.精心選擇內容。如在教室內張貼學習、做人、求知、處事等方面名言警句,激勵學生上進;張貼班訓,讓全班學生學有目標;懸掛國旗,增強愛國情感;辦好主題黑板報,展學生之長;布置讀書角,營造濃郁讀書氛圍。班級文化建設水平愈高,班級向心力、凝聚力和團體意識就會得到不斷加強。3.注意其階段性和穩定性。制度類的一般要具有穩定性,我們一般不隨意更改,而黑板報、書法作品、繪畫作品之類的就要月月更新。如果一年半載不變,就會顯得呆板、陳舊,也會給學生帶來不求上進,不求創新的消極影響。
優化教室環境,是創建班級文化的基礎。整潔、美觀、優雅的室內環境,猶如細雨潤物,給人營造良好的心境,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平衡;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與生活空間,可以催人奮進,可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和看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二、健全班級制度文化,以規服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健全一系列合情合理的班級規章制度,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和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時,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制定各種規范的目的不是限制他們的自由,而是保證班級所有成員的紀律和習慣等。其次是要體現民主。在制定班規時讓學生盡情討論,充分發揚民主,制定出與《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一致,且符合班級實際,體現班級特色的規章制度和利于自我約束和互相督促的言行指南。如:《班級公約》。通過建立制度并強化落實,促進班集體建設和個人成長目標的實現。
三、開展多彩班級活動,以神育人
任何班級都有形成積極班級精神的可能,任何學生都有通過教育獲得積極發展的需要。班主任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教育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如: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隊活動、各種文體競賽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的才能得到展示,交往的的能力得到提高,拼搏進取的精神得到培養。
開展班級活動,班主任要注意把握以下幾個要素:
1.有明確的活動目的。開展班級活動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因此,班級活動一定要根據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要“寓教育于活動”中。這就要求班主任確立活動目標,組織學生共同設計活動方案,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有活潑多樣的形式。按照班級活動的內容,結合實際需要,班主任可在課內外靈活安排以下活動:
(1)主題班會鮮明。聯系實際,圍繞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而召開班會,如“文明禮儀伴我行” “保護環境,舉手之勞” “珍愛生命,防止溺水”等都可作為班會的主題。
(2)學習大比拼。為開闊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應定時開展班級學習活動。主要有:作業展評、學習經驗交流、各科知識和技能競賽、成立興趣小組等。
(3)文體我能行。文體活動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增進師生、同學間的友誼,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身體素質。例如:書畫作品展、各種文體興趣小組活動等。
(4)科技小能手。指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有助于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科學知識,加深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認識,訓練他們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5)勞動最光榮。針對小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現狀,指導學生開展勞動,帶著他們勞動,樹立“勞動光榮、懶惰可恥”及尊重勞動成果的觀念。
3.有經驗性的總結。活動結束后指導學生認真反思,以口頭或書面報告的形式討論交流,總結經驗,查找問題,達成共識,從而提升個人道德水平和綜合素養,達到個人成長與班級發展和諧統一。
總之,無論是教室的布置美化,還是班級制度建設和活動的開展,都要圍繞班級內涵,彰顯集體精神,建設班級特色文化,構筑師生共同的精神樂園的主題,只有這樣才能把班級文化化為有效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陽光雨露,才能推動班級人文化管理,真正實現文化育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