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君
摘 要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中職語文課堂大力推行合作學習,但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仍存在生搬硬套等問題,為此我們采取了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選擇配備小組成員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 必要性 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51-02
一、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曾這樣評價語文課堂現狀:“多余的講解、多余的提問、多余的板書,導致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低下”,以致出現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教學圍城”,師生陷于“教學圍城”的現象嚴重制約教師的專業成長,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養和職業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深入開展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勢在必行,這也是師生走出教與學的圍城道路之一。
二、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問題
中職語文課堂實施合作學習從理論上來說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活學活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合作學習成效不高,仍處于生搬硬套的階段,以致在中職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中出現了以下問題:
1.隨意分配小組成員
在學習小組成員的配置上,從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效果問卷1題調查數據統計可以看出:83.6%的同學認為學習小組成員的組成是隨意分配的,這種學習成員的隨意分配導致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大,從2題可以看出:38.5%的同學認為語文基礎好的學生具備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指引下,他們會越來越優秀,但那些語文基礎薄弱且學習習慣欠佳的學生和優秀的學生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2.小組成員的參與度低
因為在訓練反饋階段合作學習沒有責任到位、到人,從6題可以看出。91%的同學認為在學習小組中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角色分工,導致一些學生從學習小組中單獨割裂開來,根本就沒有參與到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一些學生自認為合作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沒有幫助,學生的參與度呈現出越來越低的趨勢。
三、靈活合理展開中職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
1.分配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任務時間
在中職語文課堂之中職語文課堂,教師根據本節知識點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練習題或任務項目,此外教師還要預先確切地估計出進行合作學習探究解決問題需要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學習小組的成員在訓練反饋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必要的安排和控制,這樣既可以避免原先在此環節進行合作探究時,學生對能夠解決的問題花更多的時間去激烈討論爭辯,但對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卻沒有合理安排足夠的時間去深入合作、探究分析。教師合理安排時間這對學生中職語文課堂中讓學生有意識的提醒自己這一個問題的合作討論不能占用下一個問題的時間,這樣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解決難以掌握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有效提高問題解決的效度。
2.展開有梯度有層次的中職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成效不高,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還應該跟我們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關系,要么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么問題設計過于膚淺,要么問題設計過于簡單,簡單膚淺的問題不用探究就可以解決,晦澀深奧的問題難以展開探究也難以解決,所以這些情況減弱了合作學習的成效,所以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跟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問題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逐步展開合作學習,學生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漸入佳境。
3.安排中職語文課堂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角色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我們也發現了兩個類型的學生:一類是積極參與的成員,另一類便是消極且不參與的學員,為解決此問題我們要把具體的任務、具體的活動包干到戶,落實到人頭上,進行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角色分配,這可以避免一些小組的成員消極不參與或因個人的能力問題游離于學習小組外,在角色的分配上我們要依據小組成員組建的學生特點進行角色的分配,這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問題的討論合作探究,鼓勵學習小組成員間互幫互助,促進小組成員見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小組成員間思想的碰撞與提升。
探究員:探究員可以由閱讀與欣賞能力較強的同學引領其他小組成員共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任務。
記錄員:記錄員可以選擇那些消極參與或是不參與的同學來擔任,讓他們記錄小組成員合作學習的成果或是成員間的異議、疑議,相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觀一些成員的懈怠情緒。
總結員:在合作學習結束時,由總結員總結整理各小組的成果及重要觀點,并進行詳細的記錄。總結員由表達與交流能力較強的學生來擔任,小組成員討論的結果由總結員來進行綜合概括,并作為本組的發言人將本組的觀點向本組成員進行匯報或是全班進行匯報。
通過以上應對策略,有效地改變課堂上混亂、參與度低的局面,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斷發現語文學習的快樂,更不斷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美)肯尼斯摩爾,龐萍譯.有效的教學策略[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3.
[2]靳玉樂.自主學習[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