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花 郝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79-02
在傳統的舞蹈教學中,舞蹈的教學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主體。在舞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當傳統的教學模式在知識經濟發展的狀態下顯露弊端的時候,教學觀念的轉變成為教學模式中必須重視的方面。針對中專學生的教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引導中專生領悟知識的要點,從而使中專生獲得相應的啟發與引導。使中專生掌握正確觀念的有效方式,注重并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是實現學生形成開創性思維的重要方式。
一、當前我國中專院校舞蹈教學現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教學觀念的改變,中專院校的舞蹈教育蓬勃地開展起來。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和一些地區的教學觀念的落后狀態,導致學校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弊病。例如課堂差異性較大,由于學生基礎的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學習舞蹈的水平差距較大,因此我在上課教學中無法讓學生得到相同的教學效果。在另一方面,由于老師無法順應學生興趣,在實際的課堂中使學生提不起興趣,也無法跟老師及時溝通,所以出現“一人臺上講課,眾人被動聽講”的場景。
二、提高中專舞蹈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運用啟發式舞蹈教學
舞蹈的啟發式在于自由和創作學生本身的想象力就是創作的一個鮮活素材,教師除了引路啟發之外,舞蹈教學規范是需要注意的,由于舞蹈本身屬于藝術一類,每個人創作藝術的方向不一樣。因此,一旦規范過多就會直接影響到舞蹈學生自由創作的能力,啟發式教育是教師有啟發性地提點,點撥學生在某些角度把握住舞蹈的真諦,從而進行一系列的舞蹈藝術創作。因此要求學生學習舞蹈時學會感悟和創作遠遠比記住恒定動作的意義更加深遠。啟發式教育的本質就是由有經驗的教師引發學生的舞蹈藝術創作熱情,并用比較成熟的舞蹈觀念來修正學生們略顯青澀的舞蹈創作,加上少量的經驗指點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藝術的內涵,便于日后學生自由創作舞蹈作品。
2.基本功的訓練
第一,人體的基本體態、手位腳位及基本舞姿是基礎,占用的教學時間為20%。柔韌、軟開度訓練貫穿整個舞蹈教學,并占用第一階段60%的教學時間,其中腰、腿、胯的訓練占用20%的時間。在訓練中可采用各種方法,如耗腰、地面波浪腰、涮腰、甩腰、拉腰、壓腿、踢腿、開胯等,使學生的柔韌性逐漸好起來。
第二,扶把訓練。扶把訓練是舞者的一個練習過程,借助把桿幫助初學者在站立時保持身體垂直、挺拔、優美,使學生逐步正確地掌握重心和各種舞姿動作,目的是為在舞臺中間跳舞打基礎。把上動作訓練是最基本的訓練,內容一般包括: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壓腳跟、舞姿與控制等,內容逐漸由淺入深。通過訓練使學生的身體從自然狀態到非自然狀態,也就是符合我們舞蹈專業所要求的一個狀態。克服自然體態,掌握好身體的直立和重心的穩定及軟度、力度、開度的要求。
第三,中間訓練。中間訓練是離開把桿后進行規范舞蹈動作的訓練,也是提高學生對基礎動作在表演方面實際運用能力的關鍵。這部分主要是組合練習。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訓練使學生達到:(1)掌握必要的舞臺表演常識,了解舞臺形體動作的一般規律;(2)解放全身各部位關節,達到腰腿柔軟、四肢靈活;(3)學會身段表演的基本動作,從而適應一般舞臺表演的需要,同時也為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進行分層次教學
學生水平的差異容易讓老師在教學中不容易分配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老師對一整個班級進行灌輸式教學方法,一籠統的將理論知識和實際動作等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老師對于整體學生的能力把握,節省教學時間,但是由于學生沒有選擇性,導致他們被動地接受專業知識,無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針對舞蹈課堂中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水平等情況來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教學活動。以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為分組的標準,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4.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提升教學質量
許多老師認為“言傳身教”才是最有效果的,但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水平有限,許多時候單靠老師的教學是不能夠完全將教學的效率提升到最高,這就需要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學生能夠直接看到肢體動作的編排與軌跡,又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例如學習孔雀舞的時候,我給學生觀看傣家少女圍著竹樓載歌載舞的畫面,婀娜的舞姿將孔雀的優雅表現出來。在我的引導和提示下,學生都能夠對孔雀舞的特點、節奏有了足夠的了解,因此再通過我的言傳身教就能夠熟悉地掌握了。需要注意的一點,我們不能完全依靠多媒體貫穿教學始終,而是在合理的運用中凸顯效果,老師始終是課堂的主體,言傳身教依然是必不可少的課堂內容。
總之,中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培養學生獨立人格的過程中,培養出具備綜合素質的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