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克芝
摘 要 教師和家長難免有分歧,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通過:1.易位而思,互相體諒。2.掌握家庭教育知識,提高自身的威信。3.全面公正地評價孩子。4.深切合理地熱愛孩子,等四個方面來化解分歧。
關鍵詞 化解 分歧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106-02
要提供優質的幼兒服務,僅靠幼兒園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難以實現的。唯有做好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溝通工作,讓家長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教育中來,做到家園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幼兒教師面對的不僅是千差萬別的孩子,而且還有千差萬別的幼兒家長。幼兒不能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師在與幼兒家長相處過程中難免發生分歧,做為幼兒教師又應如何化解這些分歧呢?
一、分歧產生的原因
(一)與孩子的關系不同,教師與幼兒的關系,主要是師生關系,教師是教育者,幼兒是受教育者,教師出于責任感去關心愛護幼兒,這種關系帶有較強的理性色彩。家長與幼兒的關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又有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系,這種親子關系帶有強烈的情感色彩。教師與幼兒的師生關系是暫時的,一旦幼兒升班、升學,這種師生關系在實際上就已結束,留下的是師生情誼,而不是現實意義上的師生關系。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系則是終生的。子女的成長牽動著父母的心,影響家庭的和睦與幸福。這種長久的、利害相關的密切關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關心自己的孩子,有時到了“過火”的地步。
(二)觀察孩子的時空條件不同。家長多是在家庭中觀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員少,孩子處于被照顧的地位。教師主要是在幼兒園里觀察孩子,在幼兒園這個集體中,許多幼兒在一起生活、游戲和學習,幼兒既處于教師的照顧之下,又處于同齡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兒園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兒園里,這些聰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們比較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這就出現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聽話,而幼兒園教師看孩子還不錯的情況。
(三)教育素養不同。幼兒教師一般受過專業訓練,有一定教育素養。家長的教育素養因人而異,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現出較大的差距。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素養不同,因而觀察幼兒的角度和了解幼兒的程度就會存在差異,對幼兒的評價也會出現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會產生極大的差別。
(四)缺乏及時的聯系和溝通。當前幼兒園普遍重視家長工作,與家長保持密切的關系。但是有些幼兒教師家長工作趨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細致的工作。這就使教師與家長對有關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時交換意見。如果能夠及時聯系、交換意見,這種分歧就會逐漸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趨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師與家長缺乏聯系,尤其是缺少開誠布公的交談,就會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閡越來越大。
二、解決幼兒教師與家長分歧的辦法
(一)易位而思,互相體諒。人世間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與信任。幼兒教師與家長如果能夠互相站在對方的位置來看一看、想一想,就會對對方多一分理解與體諒。
(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識,提高自身的威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實現教育目標,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理論,同時也要懂得相應的家庭知識。教師有家庭教育的知識,會更好地向家長匯報分折幼兒的成長發展與不足,回答家長對孩子問題的咨詢,有針對性的宣傳一些科學育兒的知識、方法,有的放矢地為家長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題、疑惑,進行分析指點,出謀劃策,提出建議,幫助家長解決具體困難,從而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長對教師的尊重與信任。
(三)全面公正地評價孩子。從幼兒教師來說,要克服偏見,防止出現對班級中發展較好并善于表現的幼兒評價過高,對較為內向、發展較為遲緩或不守紀律的幼兒評價過低的傾向。為了全面而公正地評價孩子,幼兒教師和家長都應該很好地學習與掌握幼兒發展的內容和評價指標,從體、智、德、美等各個方面全面地評價幼兒。克服只從認知方面,甚至于只從知識掌握方面去評價孩子的片面做法。
(四)深切合理地熱愛孩子。幼兒教師加深對幼兒的熱愛和關懷,是幼兒教師教育好幼兒的根本,也是搞好與家長心理溝通的根本。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幼兒,善于發現每一個幼兒的優點,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鼓勵。教師每天面對數十名幼兒,他們都有優點和缺點,只不過有的優點多一點,缺點少一些,有的優點少一些,缺點多一些;有的優點顯露,缺點隱蔽,有的缺點顯露,優點隱蔽。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每一個幼兒,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事實證明,只有幼兒園教師真誠地熱愛每一個孩子,才能更好的與幼兒的家長做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