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真 衡衍
摘 要 對于工科類高校來說,專業任選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等層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專業任選課在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工科類高校專業任選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 專業任選課 素質教育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001-03
近年來,隨著人類需求的多樣化,各學科間知識的融合也越來越緊密,評價人才的標準已從知識掌握的深度擴展到了寬度。多學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形成了一批交叉學科,這是科技、經濟及社會一體化的結果,也是當今科技發展的大趨勢。工科院校本科生專業選修課主要以本學科專業知識為基礎,進行延伸和拓展,是目前重基礎、寬口徑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擴展專業視野,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及對新領域的探索創新精神。專業選修課是指學生可以選擇性地修讀的課程,分為限選課(限定選修課)以及任選課(任意選修課),其授課對象都是各個專業內部的學生。專業任選課主要為擴大知識面,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體現素質教育的教學宗旨,所開設的課程大多為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的交叉學科,實用性強,學生感興趣。
但高校選修課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學生層面。首先,學生在意識層面認為選修課沒有必修課重要,輕視對選修課的規劃,在選擇課程的時候并不是以自己的興趣以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目標,選課的標準是教師的寬松程度,例如點名頻率,是否容易通過等因素,這也是普遍存在的“混學分”現象;其次,學生在選課前對本課程教授的內容了解甚少或者有所偏差,導致其選修了這門課后學習內容與心理預期不符,降低了學習的興趣;最后,由于選修課的上課時間多集中于大三和大四學年,正值學生找工作和考研復習之際,學生很難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正常的選修課的學習中去,常常導致出勤率不高、課堂紀律差,學生都成為低頭黨,教學流于形式,“選而不學”現象嚴重,勢必影響選修課開課的初衷,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第二是教師層面。首先,部分教師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備課不充分,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最終目的;其次,教學方式單一,上課平鋪直敘,缺乏激情,趣味性、啟發性不強,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缺乏師生間的互動,課堂氛圍沉悶,教學效果差。
專業任選課在素質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相對于專業限選課,任選課承擔著更多的讓學生全面發展的任務,通過這些課程窗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了解目前更多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和理念,使學生具備更好的社會生存能力。在專業任選課教學中,合理的課程內容、雄厚的師資配備以及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輔以重實踐、重實用的教學方針將會使專業選任選課起到其應有的作用。
一、專業任選課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定位
專業任選課其授課內容與特定專業知識相關,對于工科類專業,任選課可以開設與所學專業有交叉的人文社科類課程,將專業知識與時代潮流緊密聯系,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并且實用的課程。以2015-2016學年上學期,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專業限選課《攝影技術》為例(也是筆者本學期所教授的課程)來說明專業任選課在人才培養中的定位。
《攝影技術》課的授課對象是光電工程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2013級的學生,課程性質是專業任選課,選課人數36人。主要教授學生攝影藝術的發展史、照相機的原理、攝影構圖技巧、攝影的光線以及用光、曝光原理及如何控制曝光。從課程內容上看,照相機的原理及曝光原理部分都涉及到光學知識,即前期需要學生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做支撐;從學生興趣上看,隨著攝影設備的多樣化和普及化,人們可以選擇單反相機、微型單反相機、卡片機來拍攝照片,攝影的門檻越來越低,不需要有很高檔的設備,甚至手機都已經完全滿足人們日常的拍攝要求,從而使得其普及度很高。不管是親朋好友相聚還是旅游遠足,影像資料都將是人們留住美好回憶的最佳選擇。但相同的環境,相同的人物,同一部相機,不同的攝影者拍攝的效果可能千差萬別,差別的產生主要源于個人審美素養以及攝影藝術方面的造詣的不同。學生選擇“攝影技術”課的初衷是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掌握更多的攝影技巧,從而使拍攝技術更上一層樓,使眼睛所及之美可以保留在圖片或視頻中。
二、專業任選課教學模式的改革
專業任選課具有課時較少,但課程內容相對較多的特點。如果授課內容選擇過多,教師很容易選擇“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度很低,造成學生缺乏主動性,選修時的興趣也隨著枯燥的教學模式消失殆盡,教學效果較差。教師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而講授的知識量和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很多時候并不成正比,教師的任務是盡量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創造力的提升。通過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其創新意識,從而達到授課目的。
(一)選擇適量的授課內容
針對專業限選課課時較少,但授課內容較多的問題,教師首先需要根據實用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的原則選擇授課內容。以拓寬學生視野和掌握實用性知識為目的,確定略講內容和細講內容。對于略講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圖書館查詢或網絡搜索相關參考資料,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查閱信息的能力,并且鍛煉了思維能力及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進一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仍以《攝影技術》課程為例,在選擇授課內容時,需根據所授課的對象的需求。《攝影技術》包含的內容很多,但由于聽課群體并非攝影專業的學生,并且很少有專業的設備,更很少有機會使用膠卷相機拍攝,所以很少涉及到照片的沖洗,這樣在安排授課內容的時候,可以略講膠卷的組成、膠片的成像原理和膠片沖洗部分的內容。對于選修課學生群體,更關心用數碼相機的拍攝技巧及成像效果,還可以根據需要加入手機拍攝專題,以滿足越來越多的人日常拍攝時僅僅是使用手機進行拍攝。可設計開放性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查閱資料、分析資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專研精神、獨立探索的精神。
(二)聘請更專業的老師做專題講座
工科專業任選課的授課教師為本專業教師,但課程本身僅僅是涉及到少量本專業知識,部分課程大量內容屬于其他專業相關的范圍。例如重慶郵電大學的傳媒學院設置有攝影專業,在《攝影技術》課程的開設過程中可邀請傳媒學院的相關教師做專題報告,報告者可針對某一專題闡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或針對某一專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報告,學生從中可以了解課程相關內容的最新動態。另外,學生可對感興趣的問題和報告者進行交流互動,這種熱烈的學術交流的氣氛有益于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并進一步深化其對課程內容的興趣。通過專題報告的形式,在科技創新層面對學生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
(一) 啟發式、探索式教學
對于專業任選課,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啟發并誘導,引導他們將其應用到新課程的學習中。例如在講授“成像原理”時,引導學生回憶“小孔成像”的知識,再通過啟發、提問的方式。如果小孔成的倒立像不能被記錄和保存,就不會有照片的產生,中間需要什么步驟才能將小孔成像記錄下來,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感光物質的發現及發展過程,并一直演化到現在數碼相機所采用的感光元器件。整個授課過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啟發學生完成知識的應用及升華。啟發式、探索式教學法能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激發他們探索的積極性。
(二)重視實踐教學
對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實踐教學是課程學習中關鍵的環節。實踐與理論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實踐教學可體現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實驗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體現查閱資料、自我學習和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等。以《攝影技術》課程為例,此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需要學生拿起身邊的拍攝器材進行拍攝。根據所學習的構圖技巧、用光原則以及曝光技術等理論進行大量練習,然后體會每種技巧的拍攝效果,從中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并掌握攝影技巧。
(三)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
由于專業任選課的內容較多,多媒體教學將有助于緩解這一矛盾。但目前很多課程雖然采用多媒體教學,但流于形式,僅僅是把課本上的內容羅列在PPT中,全部為文字呈現,沒有很好地發揮多媒體所具有的圖、文、聲并茂的多種功能,很容易使學生感覺視覺疲勞,昏昏欲睡,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是使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教師的當務之急。對于《攝影技術》課程,在每節課的開始,可以在音樂的背景下讓學生欣賞與本節課所講授攝影技巧相關的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對本節課程的感性認識。
四、結論
工科類專業任選課的宗旨是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探索精神及創新能力。專業任選課的教學效果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全方位的努力。學校要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使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合理、可實踐性強;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教學能力,通過活躍的科研活動,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和熱點問題,并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將更多新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始終如一的教學理念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王喜萍. 專業選修課教學中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22,(3):112-115.
[2]梁娟, 曾漢元, 李愛民等. 高校公共選修課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懷化學院學報,2015,(03):124-125.
[3]范麗娟.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創新能力[J]. 教育前沿:理論版,2007,(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