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虹
摘 要:21世紀全球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各領域都有突破性進展,同樣我國政府審計工作進展迅速,碩果累累。但是,不俗成績的背后仍有問題有待進一步改進。系統性地對我國政府審計工作加以分析,找出其出現的問題,從而提出改進我國政府審計工作的對策,以期推動我國政府審計工作的實踐發展。
關鍵詞:政府審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8-0083-01
一、政府審計現狀分析
當前,國內政府審計主要是財務收支審計,側重于合規性、合法性審計,然而最近幾年國內對于績效審計的相關研究探討依然開展起來,這一專門對政府領導所實行的經濟責任審計,從側面反映出國內績效審計向前推進步伐不斷加快。對于政府諸多審計項目的資金績效,開始以其支出經濟型、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三方面進行評價。此方法是效仿加拿大所實行的綜合審計以及印度政府的經營審計,隸屬績效審計范疇。
二、政府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審計工作的法律制度建設滯后。我國目前為止沒有績效審計的專門法律,僅僅在1983年規定了國家的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計,其中有部分內容涉及效益審計,然而僅是一些具體的相關規定并沒有真正形成體系。對于績效審計而言,其地位以及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尚未加以明確,開展工作時難以遵守其規定。
2.政府審計工作體制不完善。在政府審計工作的開展階段,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規范,致使審計機關因經費問題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被審計部門變相阻撓不配合,以及審計公告變為自由裁量之后形成的報告等問題,產生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國內政府審計工作開展沒有真正做到獨立進行,而造成此問題的根源就是國內相關審計體制問題。
3.審計機關的職能定位不明確。政府審計工作進行開展、定位依靠于審計機關,其本質上是政府的“內部審計”,其職能體現在對政府內部的監督。政府自身管理結構的不同,其審計所處地位以及發揮作用不同。政府審計有著較強的局限性,一方面表現在“無權過問”,另一方面表現在“無力去做”。
三、改進政府審計工作的對策
1.完善政府審計工作法律法規體系。國內政府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相應的法律依據,因此進行開展相關執法工作,第一點就要做到加強完善審計工作法律體系,并加大力度盡快完善政府審計工作處理法規的制定,有利于政府審計工作的有法可依,嚴肅財經法規法紀。政府審計不同于一般審計,其屬于授權審計,其開展要通過我國國家法律的授權,以法律為準繩明確其地位。
2.完善體制建設,改善體制環境。政府審計行為受到諸多政治因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于政治體制。當前審計體制成為制約政府審計工作的一大因素,唯有進行改革促使政府公共權力更加透明限制濫用情況的發生,從而變革政府職能,使其具有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經濟性。與此同時,不斷強化預算監督和逐步改進完善人大制度。只有這樣,方能促使政府審計工作不斷進步發展。
3.重視審計機關對政府審計工作的推動作用。審計機關開展相關工作就是為了促使被審項目、部門等能夠達到其所滿足的“3E”。假使審計僅僅發揮其監督作用,就非常可能會形式化地就審計論審計。所以,政府審計工作的開展應始終堅守服務公眾和監督建設原則,審計的相關標準、項目等設計出發點應始終堅持為公民服務,政府審計工作在其職能意識方面的變更促使政府行為的效果性、效率性以及經濟型備受社會各界所關注,只有審計工作理念不斷強化、深入人心,審計工作方能真正意義上提升社會各界重視度。
參考文獻:
[1] 王如燕.政府環境審計工作標準及審計評價[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2] 祈敦芳,等.政府審計工作[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
[3] 郝玉貴.審計與政府績效評估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4] 劉玉娟.論中國特色政府審計工作模式的選擇[EB/OL].中國改革論壇,2011-05-23.
[責任編輯 劉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