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慧
【關鍵詞】 幼兒;個體差異;以人為本;因人施教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69—01
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發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學習與發展領域的表現也存在明顯差異。孩子年齡越小,個體差異就越明顯。作為一線幼教工作者,我們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與孩子的不同。所以我們要按照幼兒“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那么,如何真正做到關注孩子發展的個體差異呢?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準備。
一、細心觀察,全面了解
敏銳的觀察力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畢竟幼兒的年齡太小,對于自己的能力、需求都不能很清楚地向他人表達,況且,對于每個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是不同步的,有些階段發展快些,有些階段發展慢些,這些都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而我們必須尊重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這些特點,要能讀懂孩子的各種語言,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真實的信息,然后進行客觀科學的評價,制定出適合孩子發展的活動目標和內容。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瑣碎繁雜,如果說要讓每一位老師都去系統地觀察研究那是不可行的,只能是在日常活動中觀察。最簡單有效的觀察方式有兩個:一是看,看幼兒的行為,包括他們的表情、動作等,了解幼兒在做什么,他們的情緒怎樣。我們不難發現,當小朋友意識到老師在關注他時,他就會盡力發揮,表現出自己最棒的一面,這時我們往往最容易了解到孩子的發展程度,特別是孩子動作技能發展情況更是一目了然;二是聽,傾聽幼兒講話。這是了解幼兒語言和情感發展狀況的必須方式。孩子們的內心是很純潔的,他們所表達的一定是他們最真實的想法,有這樣一條直通孩子內心世界的捷徑我們可不能輕易錯過。另外,“傾聽”不僅能使教師了解幼兒,而且能夠增強幼兒的表達能力和信心。教師在聽聽看看中了解幼兒的認知結構,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及時給與支持與鼓勵,讓孩子持續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為幼兒創設溫暖的、互動的、多層次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節奏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一定會驚喜地發現,這些孩子與以前相比有了“質”的進步。
二、識別優劣,尋求突破
我們發現,當幼兒找到他所擅長的領域時,他將樂于探索,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成功的體驗會讓他有信心迎接另一個難度更大的領域。但幼兒的優勢和弱勢并不一定是顯性的,需要我們時時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準確分析幼兒行為,并科學地認定幼兒的優勢與弱勢,同時要分析造成弱勢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分析幼兒,才能尋求到突破口,讓幼兒的優勢帶動弱勢,最終促進全面和諧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創設出多元化的環境氛圍和活動內容,以便處于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共同提高。如,在公共區域中,我們創設了銀行、超市、兒童醫院、寶寶餐廳等區角,當幼兒自主選擇掛上各自的標識牌時,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們都很努力地整理柜臺、招呼前來的顧客。不同的孩子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動作緩慢,有的孩子做得井井有條。通過此活動,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鍛煉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們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三、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每一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他們形成的個性也截然不同。對于幼兒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由于個體先天的或后天的、環境的或自身的種種原因所帶來的個體差異,我們必須予以尊重,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采取最適合的方法促使他們全面發展。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從孩子的角度去關注他們的生活、活動,才能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時予以支持和鼓勵。即便在同一活動中,對不同的孩子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展。例如,在繪畫活動中,對于能力較強的孩子,鼓勵他們盡量發揮想象,豐富畫面內容;對于中等水平的孩子,啟發引導他們能畫出簡單作品;而能力相對弱的幼兒,則降低難度,讓他們畫出主要圖畫內容就行,主要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每個孩子的發展階段是不同的,我們要順其自然,決不能強迫他們過早地達到下一階段的目標。有時要等一等,有時要推一推,要保護好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讓他們真正感受到成功與快樂。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