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雅娟
摘 要 在大學生廣泛使用微信軟件的背景下,分析在高校建立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和有效使用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方法,為進一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提供借鑒。
關鍵詞 微信公眾平臺 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
目前,微信已經成為最具成長潛力的媒體工具,目前大學生普遍使用和喜歡微信,微信公眾平臺不僅能發送文字、語音、視頻、圖片,還具有菜單功能,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開發相應的功能,它將成為目前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1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1.1 微信公眾平臺獨特的優勢容易得到大學生的關注
目前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6億多,微信已覆蓋90%以上的智能手機,大學生普遍使用微信,并普遍關注各種微信公眾平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困惑亟需得到專業的心理指導,但目前專業的心理健康平臺較少或缺乏專業性。受各種錯誤觀念的影響,很多大學生不愿意走進專業的心理機構進行咨詢。而微信公眾平臺具有定制和閱讀的個性化和私人化、跨時空操作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并且具有小而美、小而全的特點和功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不僅可以發布文字、語音、圖片和視頻,也可以實現一對一和一對多的匿名互動,專業的心理微信公眾平臺,可以有效減少大學生的焦慮和防御心理,容易得到他們的關注并滿足其心理成長的需求。
1.2 構建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彌補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相比于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實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講授、課外知識宣傳和心理干預的被動狀態,實現網絡宣傳、網絡教育和網絡咨詢的立體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傳統教育方式是有益的補充,可以極大拓寬心理教育的覆蓋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立體化和系統化網絡,使預防性心理健康教育、矯治性心理健康教育和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實現有機結合。
2 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及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開發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模塊
(1)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以大學生自我發展作為重要目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針對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解決少數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更要關注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需求,挖掘他們的心理潛能、培育其積極心理品質,并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培養他們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發展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大學生只有具有了自我成長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積極心理品質,自我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掘,幸福感不斷提升,他們才能自主應對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困惑。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平臺應把大學生的自我發展作為重要的目標。
(2)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要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很多大學生習慣通過網上自助解決心理困惑,他們通常喜歡在線心理測試,通過在線閱讀心理美文,在線觀看心理短片、心理電影、心理課堂等方式進行學習,也喜歡在線心理咨詢。在開發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時候,要考慮能夠滿足他們的這些心理需求。
(3)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為大學生提供開放交流的平臺。大學生心理受朋輩、家庭和社會影響較大。有些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困擾是特殊的,通常認為自己是最不幸的,當他們了解到同齡人也會有類似的困惑時,他們會感到釋然,心理困惑會自然消解;有的同學平時和父母缺少有效溝通,導致和父母相互誤解,如果親子之間能夠有效溝通和理解,學生的一些心理困惑也會自然消解;有些大學生受各種錯誤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對社會存在偏見,如能提供正確認識社會現實問題的渠道和觀點,則會消除大學生對社會的偏見,提高大學生的認知水平,消除心理困擾。所以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可以開發同輩交流、親子交流、社會視窗等模塊。
(4)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重點推送能滿足不同學生心理需求的內容。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學生心理特點、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差異性原則,重視和關心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內容應符合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
(5)高校心理健康微信工作平臺及時發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活動信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經常需要發布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講座、咨詢服務、活動等方面的信息,需要借助各種網絡平臺推送,而微信公眾平臺因其具有信息推送精準性的特點,是最佳途徑。
2.2 推送提高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促進其潛能開發的內容
推送的內容是影響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功能發揮及大學生是否訂閱和持續關注的核心要素。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在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上要重點推送提高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和促進其潛能開發的內容。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具有優勢和潛能,應善于挖掘這些優勢和潛能,我們認為大學生應該發掘和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情緒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職業規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愛的能力和幸福的能力等9種能力。
積極心理學將人的積極品質概括為 24 種特質,認為個體應努力培養包括謙虛、堅定、好學、審慎、幽默、創新等在內的多種品質。Luthans, Youssef和Avlio在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心理資本的概念,2007 年他們對心理資本定義進行進一步修訂,認為心理資本是指“個體的積極心理發展狀態,其特點是:(1)擁有表現和付出必要努力、成功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的自信(自我效能感);(2)對當前和將來的成功做積極的歸因(樂觀);(3)堅持目標,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時能夠重新選擇實現目標的路線(希望);(4)當遇到問題和困境時能夠堅持,很快恢復和采取迂回途徑來取得成功(韌性)。”可以把心理資本進一步概況為自信、希望、樂觀和堅韌性四種積極心理能力。根據大學生潛能發展需要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認為大學生應該著力培養自信、希望、樂觀、堅韌和創新、感恩等6種積極品質。
2.3 要運用多種途徑推廣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
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推送方式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對其關注的程度,影響其功能的發揮,所以推送方式的選擇非常重要。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實現:一是在新生開學的時候,給新生及家長發放印有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二維碼名片使其關注;二是依托班級心理委員和心理協會;三是發揮團委優勢。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構建是一項系統性、專業性的工作,需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優秀的師資隊伍,依托網絡技術的支持,還需要對心理健康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持續的維護和管理。但微信公眾平臺作為目前最具有成長潛力的新型網絡媒體,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將成為一種趨勢和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程治強.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綜述.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5.4.
[2] 周婧.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 以《大學生良好情緒的培養》為例.社會心理科學,2014(5).
[3] 張永強.心理資本開發——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出路.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7上).
[4] 任獻華.網絡環境下“ 90 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7(20)總第140期.
[5] 嚴鳳平.淺議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代企業教育,2014.5.
[6] 孟彩.積極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職教通訊,2014(26).
[7] 李明.微博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對策.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
[8] 陳長旭.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難點及應對機制建構.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