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馨
摘 要:通過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進行分析,探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并闡述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措施,從而進一步增強消費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的信心。
關鍵詞: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6-0063-02
一、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國內的商業銀行于20世紀的末期開始逐步地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其中招商銀行作為先行者,首次突破了之前的個人業務模式,而發行了本外幣合一、一卡多戶的一卡通,這使得銀行的個人理財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在這之后關于個人理財的品種、整體數目以及涉及資金等均出現了迅猛的發展局面。而根據2015年普益財富所發布的理財存續統計中顯示,在2015年共有352家銀行向社會的個人推出了82 275款個人理財產品,其中的發行量達20萬億元,要較2014年增長25%。而且全年的平均收益率達到4.95%,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目前銀行所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尤其是一些收益率相對大的個人理財產品是較為火熱的。不過另一方面,也有個別的理財產品出現了虧損的局面,使部分的消費者有所警覺。不僅是國內,國外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受到了一定的追捧。在國外也很早出現了關于理財的知識與理論,并且用于引導個人的理財業務,而個別的理論和知識被我國的一些學者引入國內,并在市場的實踐中獲得了更深層次的發展。
(一)儲蓄生命周期理論
198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學者提出的儲蓄生命周期理論把人生劃分成了三個不同的時期,即未成年階段、成年階段以及退休階段。該理論所關注的是目前的消費支出和家庭的所有收入之間的關聯性。當消費的過程中,人們會全面地研究當期收支情況、今后的收支情況和能夠用于消費的收入情況,同時也會思考工作的時間長度以及退休的時間長度等方面。通常情況下,未成年階段以及退休階段的人們,進行消費的支出要比收入多,而處于成年階段的人們,消費的支出要小于收入。
(二)資產組合理論
在20世紀的中期,資產組合理論被提出并且很多的學者均認為此理論是進行風險管理的最好理論依據。人們當決定如何進行投資組合時,應當關注于對所有證券具有的相應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同時,對組合里不同證券所擁有的聯系進行分析。當一些具有緊密聯系的證券分開來組合,這樣能夠有效地減少整個組合所擁有的潛在風險。
(三)供需理論
我們站在需求的視角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得到如此的迅猛發展,主要是因為消費者不滿足于自身的財富與收益,而想依靠理財產品來贏得相對多的收益值。而站在供給的視角來看,銀行是理財產品的提供者,其恰是關注到了市場的需求,并對消費者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因此,理財產品正式改變了之前的理財思想,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金融工具不斷進步的見證。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分析
(一)市場風險分析
所謂的市場風險,指的是銀行受到市場價格變化影響,而導致自身經濟出現損失情況。目前,銀行所涉及的理財產品均與股市、基金等相關領域有密切的聯系。所以,理財產品的價格也會很大程度地被市場所左右,導致其存在著一定的收益風險,而在其風險中受到利率以及匯率等因素的影響最大。
1.利率風險。由于受到利率的波動影響,會讓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和預期收益之間形成差異。而當銀行的實際收益減少或者在實際的成本有所增加的情況下,就會使銀行蒙受一定的經濟損失。
2.匯率風險。關于外匯的一些理財產品,其價格要嚴重地受到國際市場和多種因素的作用而波動,會產生一定的外匯風險。
(二)流動性風險分析
所謂的流動性風險,是指由于資產再轉化為現金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難易度,從而影響到資產的價值波動。幾乎所有的銀行在發行個人理財時,都不可以將產品提前進行兌換,若是一些投資者想要得到這部分資金,而想提前與銀行終止合同,只可以采取質押的形式完成。而有個別的能夠提前終止合同的理財產品,要是投資人進行了提前的贖回,會導致銀行內部的流動資金受到影響,特別是對于一些股份制的銀行來說,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導致銀行的實際收益明顯減少。
(三)信用風險分析
國內的銀行在很長的時期內,讓國內消費者擁有很高的信任度。不過,銀行所涉及的客戶大部分均是低風險偏好人員,導致目前的很多銀行一味地確保自己理財產品的收益值,把一些預期收益逐步的概念化。現階段,信貸資產相關的理財產品成為了市場的主導產品,要是在有人受到不可抗力因素而無法償還時,就易導致投資人蒙受經濟損失。
(四)法律風險分析
所謂的法律風險,指的是銀行所面臨的各種法律糾紛而帶來的經濟風險。在所有的風險中,法律風險顯得尤為的關鍵。這是由于法律風險所形成的不利影響具有難以估量的特點。現階段,國內還禁止商業銀行自行開展信托業務,也不允許銀行自行對利率進行改動。同時,目前國內的金融產品未得到很好的發展,所涉及的理財之間不具備相對廣的對象,而如果發生相關的法律糾紛,銀行會遭遇到被訴訟的可能,同時也會可能被相關監管機構做出經濟處罰的決定。
三、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措施
(一)健全信貸組成,強化風險防范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還是采取之前的信貸監控體系,這樣就無法很好地對相關人員進行約束,使得不少的壞賬出現。同時,由于受到一定的通貨膨脹影響,企業的信貸成本居高不下,使自身的經濟效益明顯減少,使不良信貸發生的比例增加。所以,有必要形成相對健全的信貸體系。銀行要不斷地強化對于風險的評估工作,科學地管控銀行的中期和長期信貸業務,進一步對產能過剩或者存在潛在過剩的企業信貸進行管控與調整。不斷改革信貸方式,形成一套信貸高效體系,保證信貸整體質量。
(二)健全業務結構,革新理財產品
銀行應當強化對于中間業務的發展,這樣將會更加有利于自身的發展與風險的分擔。同時,也應當持續地創新對于企業的融資模式,革新自身的理財產品,減少對于資本的依賴程度。
(三)強化內部管控,適應通貨膨脹
應當不斷地強化銀行內部的管控工作,對于銀行的內部環境、風險評估工作、監控工作等均要強化,及時發現風險并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相關的應對策略,把所面臨的風險降低到能承受的程度內。還要確保銀行內部和外部信息交流的暢通性,及時找出內部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四、結語
現階段,國內的經濟處于迅猛增長時期,而且相對健全的個人理財體系則是未來發展的走向。因此,要求銀行應當形成相對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并不斷地革新理財產品,使其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也讓消費者擁有購買相關理財產品的信心。